2019-04-29 10:1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丁晉靈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去年六成期貨公司凈利潤下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期貨公司利潤主要還是源于傳統的手續費收入,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各期貨公司為了占市場,手續費也一降再降,導致利潤減少。
4月末,新三板期貨公司年度業績披露完畢。據Choice數據統計,在15家披露年度業績的期貨公司中,有六成公司去年凈利下滑。作為期貨公司的重要收入源,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去年整體呈下滑態勢。在上述15家公司中,僅有3家期貨公司實現正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六成期貨公司凈利潤下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期貨公司利潤主要還是源于傳統的手續費收入,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各期貨公司為了占市場,手續費也一降再降,導致利潤減少。二是在創新業務方面,風險管理子公司的期現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等雖然創造了大量營收,卻還沒有轉化為盈利。
Choice數據顯示,15家披露年報的期貨公司中,2018年凈利增長最多的是渤海期貨,增幅123.2%。其后是創元期貨和先融期貨,分別增長64.3%和20.8%。永安期貨作為期貨業龍頭,2018年實現凈利9.76億元,依舊保持第一,且保持了8.29%的增幅。
為何渤海期貨2018年凈利潤增長強勁?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去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大增,增幅為183.7%。與此同時,去年大多數期貨公司的經紀業務境況卻并不樂觀,過半期貨公司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出現下滑,其中福能期貨降幅最大,達43.1%。
某期貨公司營業部總經理對上證報表示,雖然期貨公司近年來積極開展創新業務和資管業務,但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仍是主要收入來源,而手續費收入水平主要取決于客戶交易規模和手續費率等。因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手續費率呈逐漸下降態勢,公司期貨經紀業務面臨著競爭風險以及盈利能力下降風險。
此外,多家期貨公司在年報中還提到手續費返還的不確定性。目前,期貨公司收到的交易所手續費返還和減收在利潤中占比較高。但各交易所未明確規定手續費的返還、減收政策及標準,造成現行優惠政策具有不確定性,存在著降低手續費返還(減收)比例甚至被取消的風險。
展望今年,股指期貨在4月19日第四次“松閘”,眾多期貨公司也因此對收入和利潤增長心存期待。東證期貨衍生品研究院金融工程資深分析師李曉輝在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股指期貨的放開將促使投機交易進場,增加市場流動性,從而改善負基差的結構,可進一步降低套保的展期成本。這種正向反饋將使市場健康發展。鑒于此,股指期貨交易者在期貨公司的保證金規模將有所上升,對提升行業整體業績有一定幫助。預計今年期貨行業整體利潤將實現增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