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10:31 | 來源:騰訊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在2018年合計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3712.65億元,日均賺超過十億大關,達到10.17億元。
每到4月末,都是8家在A股上市的股份制銀行業績“排排坐”的時間。
隨著興業銀行4月29日晚間交出2018年成績單,8家股份行重新洗牌:招商銀行重新從興業銀行手中奪回中國資產最大股份行的稱號,并蟬聯了最賺錢股份制銀行的頭銜。
合計來說,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在2018年合計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3712.65億元,日均賺超過十億大關,達到10.17億元。
招行時隔兩年重返規模榜首
誰是中國第一大股份制銀行?過去幾年,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進行了多番激烈的“你追我趕:以資產計,2015年招行是股份行的“老大”,2016年興業銀行反超,并在2017年成功衛冕,而又在2018年被招行趕上。
截至2018年末,招商銀行以6.745萬億元的總資產規模超越了6.71萬億元的興業銀行,不過,兩者差距并不大。
此外,浦發銀行位列第三,在2017年一度縮表的中信銀行超越民生銀行,重回第四,光大銀行、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位列第六到第八位。
在賺錢能力上,相比2017年,8家股份制銀行在2018年的排名沒有任何變化。招行依舊笑傲江湖,繼2017年后,在2018年再度實現兩位數的凈利潤增速,并以歸屬于股東805.60 億元的凈利潤超過了交通銀行。
此外,興業銀行和浦發位列第二、第三,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位列第四到第六,平安銀行和華夏銀行位列最后。
資產質量、資本充足率分化明顯
在資產質量上,股份制銀行們依舊表現分化。
在8家登陸A股市場的股份制銀行中,招行和浦發實現了“不良”雙降(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余額),中信、民生、平安和華夏四家銀行在2018年不良“雙升”,數量比2017年不良雙升的數量多一家,興業銀行去年不良率下降但不良貸款余額小幅上升,光大銀行不良率持平但不良貸款余額上升。
雖然實現了“不良”雙降,但截至去年末浦發銀行1.92%的不良貸款率和681.43億元的不良貸款余額,依舊是股份制銀行中最多的。
8家股份制銀行中,誰最急需“補血”?哪家銀行血量最足?
在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三個指標中,招行均是股份制銀行中最高的,而平安銀行則是8家在A股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中最缺血的。
按照規定,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1.50%;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0%,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8.50%,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0%。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