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1 12:2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李小兵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38家上市公司的年報被“看門人”會計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有4份年報被公司“內部人”表示“無法保證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
當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拿了300萬元的審計費,卻收到了一份標注著公司財務總監、董事總經理、副總經理簽署有“無法保證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的財務報告時,這家會所的心理陰影面積該有多大啊!
不幸買了這些公司的投資者心說:那我的心理陰影面積呢?
據記者查閱,在2018年年報中,有38家上市公司的年報被“看門人”會計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有4份年報被公司“內部人”表示“無法保證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這一數字占自2015年*ST博元拿出A股史上第一份全體董事、監事、高管“不保真財報”以來的約36%。
A股史上部份內部人士無法保證財報真實性公司一覽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不保真財報”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在上述這些公司中,2015年5月5日被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董監高表示“無法保證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的*ST博元,已經于2016年5月13日摘牌。
2018年半年報被公司董監高和會計負責人“不保真”的*ST長生(1.510,0.00,0.00%)(維權),已于2018年12月11日收到深交所強制退市事先告知書,公司因違法違規生產疫苗,成為A股史上第一家因重大違法行為被強制退市的公司。
2019年4月30日,*ST華澤(3.310,0.00,0.00%)(維權)發布《關于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8年年度報告及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這家股票自 2018年7月13日起暫停上市的公司,繼續向深淵滑行。
可見,由“內部人”揭開的公司經營重疾的“殺傷力”有多大。
在這類案例中,一般都會出現具有重大廣泛影響的事件。
如*ST康得(4.070,0.00,0.00%)(維權),稱自己在銀行的網銀余額有122億元,但銀行回函稱余額為零。
又如*ST赫美(6.800,-0.36,-5.03%),連審計的會計師都無奈地稱“由于控股股東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內部控制失效”,令審計人員無法預計對外擔保事項對赫美集團財務報表列報的影響;無法確認控股股東以赫美集團名義對外借款的完整性;無法就相關應收款項壞賬準備計提的合理性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也無法對上述應收款項的可回收性實施替代審計程序等等,公司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從原因來看,公司“內部人”表示“無法保證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的情況出現有多種原因。
比如,中興通訊(30.880,2.58,9.12%)稱,在BIS激活拒絕令之前,公司依據企業會計準則和基于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的原則編制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在BIS激活拒絕令之后,該事項會影響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依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該事項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公司目前無法準確、全面評估對本報告的影響,故本報告是基于拒絕令對公司2018年第一季度報告沒有產生影響的假設前提下進行編制。
因此,中興通訊提醒:無法保證一季報的真實性,不要基于報告進行任何的投資決策、經濟活動及其他行為。
此外,重組風險也會讓財報“不保真”。
如聞泰科技(32.000,2.43,8.22%)獨董薛爽指出,聞泰科技2016年底重組后,新、老大股東就相關資產、文件檔案等進行交接的過程不夠順利,上市公司對地產板塊子公司的控制能力不強,內部控制存在隱患,具體表現為上市公司在取得部分交易合同,查閱財務單據和銀行賬戶往來等相關支撐材料過程中存在明顯障礙。
又如*ST東凌(7.110,0.34,5.02%)案,2014年*ST東凌通過重組、耗資36.9億元將中農國際收入囊中。不幸的是,重組完成后便遭遇鉀肥熊市,令交易雙方從此陷入混戰,后來升級為訴訟,于是在2017年三季報披露時,中農國際“未予配合”。
因此,對于這樣的公司,投資者當仔細研究,多方考證,認真甄別,以避開“驚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