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08:43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周松林 孫翔峰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和機制,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相關制度安排中貫穿始終的重要內容,而公開化的、多輪次的問詢式審核,是實現“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理念的重要手段。
科創板發行上市審核進程,在經過前期首輪問詢批量披露的開局之后,目前進入了第二輪問詢的“復試”階段。截至5月15日,上交所共計發出二輪問詢29家,其中1家已回復。二輪問詢的啟動,讓我們對科創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理念、工作機制,有了一個更直接更真切的認識。
“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和機制,是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相關制度安排中貫穿始終的重要內容,而公開化的、多輪次的問詢式審核,是實現“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理念的重要手段。首輪問詢好比是“全面體檢”,最大限度地把企業整體狀態呈現在市場和投資者面前;二輪問詢則好比是對體檢中檢出的疑似病癥、重點病灶做針對性的復查和診治,針對重點、要害問題,刨根問底,揭示風險,讓市場主體能夠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礎上,對相關公司的質量和價值進行投資判斷。
那么,投資者該如何評判二輪問詢以及相關企業所做回復的質量?市場人士建議,可從三個角度來判斷:一是是否回應了市場關切,二是是否有助于投資決策,三是是否能夠督促相關中介機構真正做到勤勉盡責。
在對首個完成“復試”的企業——微芯生物的二輪問詢中,交易所首先提出的三個問題分別是關于研發支出資本化和費用化、實際控制人的認定和控制權穩定,以及董事和高管變動。這三個問題都是涉及到企業能否符合科創板上市條件的核心問題,也是市場關切的重點。這三個問題開門見山,是對市場關切的直接回應。
又比如,為避免發行人使用夸張性描述自我粉飾,對投資者決策帶來干擾,審核問詢中應要求企業盡可能使用量化指標代替定性描述,用最直觀的數字呈現自己。在首輪問詢中,微芯生物曾預測公司主要產品西達本胺潛在市場規模約為6億元/年,并且能達到30%臨床使用率。二輪問詢中,審核機構要求公司結合權威機構統計數、預測方法、藥品使用頻率等,分析西達本胺未來新增市場需求的理論值,讓公司的預測更加具象直觀,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明確直接的參考。
目前,在相關企業對交易所問詢的回復過程中,仍可看到部分中介機構在勤勉盡責和執行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出人意料的是,有少數保薦人擅自修改已披露招股說明書中的重要財務數據,個別保薦人干脆修改了上交所問詢的問題。在二輪問詢中,上交所已經加大了對中介機構的督促,比如對一些關鍵數據,要求中介機構說明核查的詳細過程,對核查內容進行詳細的說明,督促中介機構進一步落實保薦責任。對少數擅自修改問詢問題等不當行為,上交所已經通過當面約談、二次問詢等方式,要求說明和糾正。同時,上交所已聲明,隨后將在進一步核實情況基礎上,嚴格采取相應的自律監管措施。
科創板企業科技含量高、業務模式新,通過問詢剖析一家企業面臨著諸多技術性難題。而企業和中介機構或是因對科創板和注冊制改革理解不深,或是出于對自身利益的不當維護,都可能或多或少地與審核機構虛與委蛇,玩“躲貓貓”游戲。因此,審核問詢必然是一個困難和復雜的過程,需要層層努力、層層推進。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