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09:28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王輝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現階段,股票私募的操作亦出現劇烈分化。
受消息面利空因素沖擊,A股市場于5月初意外遭遇急速下跌,并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投資者對于A股前期已然觸及歷史大底的牛市預期。而上周(5月13日至17日)以來,隨著市場情緒的修復,A股在滬綜指2850點一線曾體現出一定的韌性,但仍未有效扭轉弱勢下探格局。
現階段,股票私募的操作亦出現劇烈分化。一方面,在5月初的急跌之后,部分私募選擇逢高減倉,甚至是堅決離場;另一方面,市場“便宜的誘惑”依然成為部分私募長線看多A股的關鍵理由。整體來看,目前主流私募相對能夠達成的共識,在于對部分優質白馬藍籌和高成長主題個股的看好。
A股急跌
部分私募堅決離場
“公司最近的主要操作就是逢高減磅,擇機盡快減倉。”上海一家成立逾10年、資產管理規模在20億元左右的中型股票私募機構投資總監陳偉(化名),上周五收盤后向記者表示。4月下旬以來,隨著A股市場上攻勢頭的“急剎”,以及以北上資金為代表的獲利籌碼拋售壓力的增加,滬深兩市主要股指紛紛出現深度下挫。而陳偉所在的這家私募機構,在4月下旬市場由強轉弱之后,就開始逐步減倉離場。“回過頭來看,‘五一’長假之前公司雖然對于市場春季攻勢終結有一定預期,但整體減倉動作仍然不夠堅決”,陳偉稱,“這就造成了5月第一個交易日(5月6日)市場急跌之后,我們的某些減倉操作顯得有些被動。”。
陳偉表示,公司近期堅決離場的投資策略,主要來自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公司在2018年A股全年的大跌中,旗下多數股票私募產品的凈值均出現25%-35%的大幅虧損,而今年一季度其管理的多數產品,憑借對工業大麻、5G、化工、豬肉等熱點主題板塊的參與,一度實現了超過40%的高收益,并在4月上旬一度將兩只產品的凈值大幅拉高至1元面值附近。以往的慘痛經歷,更容易讓他在近階段市場的高位回調中落袋為安、見好就收。另一方面,對于4月下旬以來的市場運行,陳偉概括為“個股賺錢效應稀少而虧錢效應卻在不斷加重”,從順勢而為的角度,離場觀望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記者從私募圈了解到的消息也顯示,在當前A股市場階段性由強轉弱的背景下,離場觀望的操作策略在不少股票私募,尤其是中小型私募機構中,已然“大行其道”。市場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對于流動性的擔憂,正在成為部分私募看淡A股后市的關鍵理由。
從更加直觀的角度來看,從4月中上旬A股市場在3280點一線階段性觸頂以來,相當數量的私募選擇逢高離場,原因正是近期股票私募收益率的低迷,以及私募整體投資信心的顯著下滑。
來自私募排排網的“私募市場晴雨表”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5月17日)收盤,近一個月國內股票策略、事件驅動、宏觀策略、復合策略、組合策略等私募五大投資策略的收益率全線飄綠。其中私募股票策略近一個月大幅虧損6.58%,在五大策略中虧損幅度最大。此外,來自格上研究中心的收益率數據也顯示,4月,私募股票策略也以-0.06%的平均收益率排在私募十大策略的倒數第二位,今年一季度股票策略收益率連續3個月一馬當先的盛況已然宣告終結。
與此同時,私募整體投資信心的衰減,也成為了近期部分私募投資行為趨于消極的另一大關鍵因素。私募排排網5月初公布的中國私募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16.12點,相比上個月環比下跌了7.95%。在經過此前連續3個月的上漲之后,該信心指數在年內首次出現下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顯示,在經歷了一季度A股市場的大幅上漲和4月份的高位震蕩后,私募基金經理對于后市開始趨于謹慎。
牛市預期未散
長期樂觀派繼續看多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同時,仍有大量長期價值派的私募機構堅定看好A股長期表現,并在近期的實際投資中秉持逢低加倉的操作。
上海匯利資產總經理何震表示,5月第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大跌當日及近幾個交易日,匯利資產進行了小幅加倉,加倉標的主要集中于金融、消費等藍籌股,目前公司倉位仍然保持在大約八成左右的較高水平。何震同時表示,盡管近期A股市場在消息面等方面出現了一些超預期的利空,但在中國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的背景下,從5月全月和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A股市場再度跌破滬綜指2440點的前低將是小概率事件。而就短期而言,上證綜指大幅跌至2900點一線之后,已經到達本輪A股漲幅(2440點至3288點)的“半分位”,短期進一步向下的空間預計不大。在此背景下,盡管5月全月A股市場在指數上預計還將以探底回調為主,但如果對A股市場的預期全面轉向悲觀,顯然還為時過早。
A股市場曾經的風云人物、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上周向記者表示,綜合資本市場的戰略定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監管等改革舉措的大力推進,以及推出科創板市場驅動全社會科技創新發展等來看,股票市場先于經濟見底的宏觀邏輯依然沒有改變,對A股市場的長期運行依然可以保持樂觀。“2800多點的A股市場,仍然很便宜”,戴志康表示。
深圳上善若水資產董事長侯安揚分析指出,在宏觀經濟持續好轉但A股市場因外部消息面出現風險因素而持續走軟的背景下,投資者更應當想到,既然參與市場,“漲也不買,跌也不買,那么應該什么時候買?”侯安揚認為,目前的A股市場,估值便宜才是最核心的因素。盡管市場進入調整,但后期機會遠大于風險。
去年年末剛剛由私轉公的朱雀基金上周則表示,近期A股市場的急速回落,主要源于外部環境的超預期變化使得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并引發北上資金持續出現外流。從基本面來看,供給側改革、減稅、市場開放等政策正在激發并將在未來持續激發中國經濟的活力。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高速推進,已經為2019年A股市場“熊牛轉折”奠定了制度基礎。外部消息面等因素的擾動,雖然可能使得當前A股進入復雜調整的階段,但這一過程總體風險可控,更需要投資者具備耐心。
確定性機會集中于個股
當前私募機構操作雖然劇烈分化,但私募業也有能夠達成共識的地方,共識點集中在于對部分優質白馬藍籌和高成長主題個股的看好。主流私募普遍認為,從目前來看,A股市場中長期的確定性機會,集中于部分個股的結構性行情。
陳偉表示,目前公司旗下產品整體倉位已經調降至兩成左右。從強者恒強和產業政策紅利的維度考量,公司重點持倉品種主要集中在中國平安、招商銀行等一些估值依舊較低、股息率相對較高、具備較強防御性的優質金融股,以及芯片、5G等高科技板塊的部分行業龍頭股。“如果6月底之前股指難以重新轉強,那么2019年剩下的7個多月時間,全市場可能最終只有10%左右的個股能夠取得正收益”,陳偉稱。
此外,朱雀基金在資產組合的配置上,將主要關注于驅動全球未來經濟社會進步的先進產業,聚焦產業鏈上的優勢中國公司。現階段外部環境的沖擊雖然可能使得宏觀經濟企穩的步伐放緩,但并不會逆轉中國經濟回暖的長期趨勢,市場短期調整有助于優質公司構筑中長期底部。
與此同時,記者近期從高毅資產、景林資產等多家百億級股票私募了解到的情況也顯示,目前國內一線大型私募在具體投資策略中,整體依舊保持了對優質金融股和消費股等板塊的看好,近期的市場調整并沒有改變大多數大型私募對于優質白馬藍籌等長期價值的堅守。
對于近期A股市場顯著轉弱背景下私募投資動向的冰火兩重天,上海寬橋金融首席投資官唐弢點評稱:“上周五收盤時,中證5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IC1906(2019年6月21日到期交割)深度貼水2.38%,這一貼水幅度已經堪比2015年年中市場異常波動和2016年年初市場熔斷時的貼水水平。從股指期貨市場的貼水狀況和現貨指數運行趨勢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已明顯轉弱。”
另一方面,唐弢也表示,在弱勢市道之下,不同的投資者可能需要有不同的應對。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目前上證綜指的點位并不算高,而且自2015年年中以來已經連跌4年,只要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基本面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那么仍然可以保持比較高的倉位。而對于趨勢投資者來說,目前的倉位水平已經不宜高于50%。由于目前市場短中期趨勢可能已經確定轉弱,外部消息面暫時也沒有出現緩和跡象,在這種背景下,趨勢投資者應該采取守勢,靜觀消息面發展,待趨勢轉好之后,再逐步增加倉位。
對于目前市場相對確定的個股機會,唐弢表示,雖然過往幾年優質白馬藍籌一直是市場的寵兒,但是今年多只明星白馬股“爆雷”的案例,也提醒長期價值投資者需要對白馬藍籌股有進一步的研究。另外,隨著外部消息面利空影響的延續,未來中國必將在一些自主研發的高科技上有所作為。“未來5G、芯片、云計算等這些能沖破國際技術壁壘的行業中,應當會有優秀的A股上市公司,出現長期高成長的投資機會”,唐弢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