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04:02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李卓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市距離瑞幸咖啡2018年1月1日試營業不到18個月。不僅刷新全球最快IPO紀錄,亦正式成為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新零售咖啡第一股。
北京時間5月17日晚,瑞幸咖啡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瑞幸咖啡此次IPO發行3300萬份ADS,每份定價17美元,承銷商行使超額配售權后,加上同步私募配售5000萬美元,共募集資金6.95億美元,成為今年在納斯達克IPO融資規模最大的亞洲公司。
上市距離瑞幸咖啡2018年1月1日試營業不到18個月。不僅刷新全球最快IPO紀錄,亦正式成為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新零售咖啡第一股。
上市首日,瑞幸咖啡盤中一度大漲50%,不過隨后漲幅回落,收盤報20.38美元,較發行價17美元/股上漲19.88%,市值為47.4億美元(約328億元人民幣)。
抓住風口,燒錢擴張,迅速上市……瑞幸咖啡在資本市場上攻城略地的速度讓人瞠目結舌。與之相伴,爭議從未間斷:瘋狂補貼能夠持續多久,會不會是下個ofo?
在當日敲鐘后,錢治亞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再次重申,“虧損符合預期,通過補貼快速獲取客戶是我們的既定戰略。我們會持續補貼,堅持三年到五年”“可以明確的說,我們會堅持快速的擴張,目前不考慮盈利。”
“神州系”操盤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創建,于2018年1月試運營。
自成立以來,瑞幸不僅通過差異化門店布局,以及線上線下,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在國內咖啡市場掀起巨浪。憑借明星代言、叫板星巴克、半年成為“獨角獸”、一年估值22億美元,同時又伴隨“燒錢”巨虧,一直爭議與“光環”并存。
IPO前,瑞幸咖啡攜10億元重金入場,天使輪融資即來自錢治亞的前老板——神州優車董事長兼CEO、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陸正耀個人。
此后,瑞幸咖啡分別在2018年7月、12月和2019年4月獲得三輪共計5.5億美元融資。其中,前兩輪投資方主要包括愉悅資本、大鉦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中金公司、君聯資本等。這些資本大多是當年神州租車和神州專車時的投資人,因此也被外界稱作“神州系”。
IPO前陸正耀和錢治亞分別持有瑞幸咖啡30.53%和19.68%的股份,黎輝代表大鉦資本、劉二海代表愉悅資本分別持有11.90%和6.75%的股份。
IPO后,陸正耀持股為26.06%,投票權為30.02%;錢治亞持股為16.80%,投票權為19.35%。按照首日收盤價計算,錢治亞持股市值達55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咖啡女王”。
同時備受關注的是,在4月遞交招股書不到一個星期前,瑞幸公開了來自全球最大投資集團公司之一的BlackRock的1.5億美元投資。這被視作是美國主流投資者的重要背書。
即便如此吧,目前,市場對瑞幸的最大擔心是它會不會像共享單車一樣成為下個“泡沫”。
一位長期關注消費投資的市場人士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瑞幸需要給資本市場的信心不僅是短期成長性,更重要的是其商業邏輯能夠確保其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領導中國的現磨咖啡市場。
而眼下,國內咖啡市場還處于跑馬圈地時期,各品牌紛紛登場,和前幾年的電商、團購大戰一樣,最終一定是剩者為王:不僅比誰跑得快,更要比誰活得久。
去年虧損16億元
據瑞幸咖啡招股書披露:2018年,公司凈收入8.4億元,凈虧損16.2億元;2019年一季度的凈收入為4.8億元,凈虧損5.5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總門店數達2370家。
有業內人士指出,巨虧背后,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虧損率(虧損/營收)開始收窄。同時,獲客成本大幅走低,這些都是積極信號,說明瑞幸此前采取的系列營銷雖有爭議,卻相對高效,品牌口碑開始發揮效力。
此外,截至2019年一季度,瑞幸咖啡快取店(自提門店)達到了2163家,占總門店數2370家的91.3%,打破了外界認為瑞幸僅是“外送咖啡”的認知。因為自提效率相對最高,門店坪效也相應提高。
即便上述數據很難明確有多少是瑞幸從星巴克“口中”搶過來的,但可以明確的是,瑞幸正試圖用巨額補貼方式在中國培育一種有關咖啡的全新消費形式,并試圖以此締造一個全新的新零售咖啡市場。
這種模式以“互聯網+大數據”為根基,直接打破了以星巴克為代表的以選址、裝飾、文藝等氣息對傳統咖啡館“第三空間”的定義,這同時又和成本密切相關,變革了中國傳統咖啡模式在“性價比”和“便利性”上的兩大消費痛點。
挑戰星巴克不容易
瑞幸咖啡一直被認為是星巴克在中國最有力的挑戰者。
按照瑞幸2019年初定下的“小目標”,2019年將新建2500家門店、年底門店總數將超4500家。要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不過,從收入上看,兩者之間仍存在巨大差距。2018財年,星巴克實現營收247億美元。而瑞幸咖啡在2018年的總營收僅為8.4億元,約合1.25億美元,僅為星巴克的0.5%。
有業內人士認為,要擊破星巴克筑下的“銅墻鐵壁”,同時締造一個全新市場,資本看似最簡單粗暴、但同時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瑞幸之所以短期不設盈利預期,除培育市場需要,和星巴克也或將難免一戰。而這就需要可持續的資本通道來保障“彈藥”。
另一方面,不到18個月,瑞幸咖啡產品品類已從最初的咖啡、到果汁和輕食,再到午餐、小食以及茶飲系列,從咖啡單品發展成一個輕食餐飲全平臺。有分析指出,瑞幸完全可以不靠咖啡賺錢,以其他產品提高留存,提高頻次,提高客單價,提高收入來賺錢。
不過,面對瑞幸咖啡瘋狂擴張,星巴克也并非無動于衷。在4月發布財報時,星巴克預計,2019財年將在中國新開近600家門店,截至3月31日,星巴克在中國共有3789家門店,同比增長17%。
與此同時,國內咖啡市場的競爭,除了傳統咖啡廠商加大投入,又有不少新玩家入局。比如傳統快餐連鎖巨頭麥當勞進一步發力麥咖啡、加拿大的國民咖啡Tim Hortons進入中國上海,連咖啡在4月也宣布了最新一輪融資、調整策略發力線下門店;每日優鮮也宣布推出小紅杯咖啡……瑞幸未來會采用怎樣的策略?
對此,錢治亞在上市后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認為,國內咖啡賽道現在的競爭壁壘已經很高,包括資金、團隊、技術、供應鏈等,高品質、高性價比、高便利性就是瑞幸的核心壁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