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03:0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杜雨萌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十三五”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8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了5.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已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二。
“2018年,中國服務業占GDP比重達52.2%,高于第二產業11.5個百分點,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行業部門和經濟增長主要的驅動力。”5月22日,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隨著數字經濟廣泛普及,數字技術迅速發展,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服務的可貿易性也大幅增強,服務外包化、數字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服務貿易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近年來有關服務貿易的發展問題一直被監管層給予高度重視,一系列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文件先后出臺,如部署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逐步完善推動服務貿易發展政策體系等。
王炳南表示,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呈現出規模逐步增長、結構持續改善、開放格局進一步優化、市場更加多元等特點。
具體來說,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平均增速高于全球,2018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了5.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已連續5年穩居世界第二。服務貿易占外貿比重從2012年的11.1%,提高到2018年的14.7%;與此同時,在結構方面,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穩步增長。2018年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額達到1.7萬億元,同比增長20.7%,占服務貿易進出口比重32.4%,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可以說,服務貿易的規模化發展離不開我國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
據悉,15個省市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已于2018年6月份進入深化發展階段,除此之外,我國還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服務貿易往來。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進出口額達到了1217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的15.4%。
王炳南稱,未來還將從五個方面繼續推動服務貿易發展:一是完善體制機制。在服務貿易管理體制、開放路徑、促進機制、政策體系、監管制度、發展模式等方面加強探索,逐步建立新時代符合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特點和需要的發展路徑。
二是搭建發展平臺。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著力打造服務貿易創新高地,建設好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推動服務外包產業轉型升級,推動13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積極拓展文化貿易。在數字服務、中醫藥服務等領域研究建立一批新的特色服務貿易基地,推動形成“一試點、一示范、多基地”的開放發展新格局。
三是擴大對外開放。通過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等舉措,促進服務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支持特定區域率先探索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四是創新發展模式。加快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推動服務外包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培育中國的綜合服務提供商,拓展新興服務貿易不斷地培育新業態、新模式。
五是拓展合作空間。積極拓展與服務貿易重點伙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服務貿易合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