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09:4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盧夢勻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7年、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醫藥制造企業持續保持高研發,強度分別為5.62%、5.49%,較市場整體水平高約2.5個百分點。
又一家新三板醫藥公司決定沖刺科創板。
錦波生物日前公告稱,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擬科創板上市的相關議案。這家“功能性蛋白”生產企業的研發產品覆蓋了女性疾病預防、治療、健康護理等領域。
至此,新三板市場已經申請科創板上市或發布公告宣布沖刺科創板的公司已超過30家,其中醫藥公司有7家,若加上已摘牌的,數量為11家。新三板優質藥企紛紛轉道,說明科創板的設立對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CRO/CMO公司有著重要的意義。
持續高研發助力創新突破
新三板醫藥公司對科創板上市的熱情持續高漲,君實生物、漢氏聯合、星昊醫藥等明星公司赫然在列。
根據全國股轉公司公布的數據,2017年、2018年上半年新三板醫藥制造企業持續保持高研發,強度分別為5.62%、5.49%,較市場整體水平高約2.5個百分點。
在這11家擬沖刺科創板企業中,君實生物、澤生科技、苑東生物及賽倫生物的研發投入支出十分可觀,符合科創板上市第二套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以君實生物為例,作為一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制藥公司,君實生物研發生產了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抗藥,其2018年全年的研發投入高達5億多元,而連續三年的營收未超過1億元。但君實生物不僅掛牌新三板,還成功赴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超過了200億元。
澤生科技專注于心力衰竭等與衰老相關的器官衰竭、衰退疾病治療領域,2017年5月掛牌新三板。根據公開數據,澤生科技2017年、2018年的研發支出合計高達1.29億元,其2016年、2017年、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148.90萬元、-67.71萬元、136.68萬元,研發投入之大不言而喻。
從財務數據上看,這類研發型企業的營收并不足以支撐起研發支出。但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通過新三板市場進行了募資,得以支撐其高研發強度。公開數據顯示,君實生物掛牌四年多時間里,累計募資7次合計18億元;澤生科技掛牌兩年融資1次,募資5.04億元。已經摘牌的苑東生物及賽倫生物僅掛牌了1年左右時間,分別募資了7000萬元、1.08億元。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部分暫未盈利的醫藥制造企業,通過新三板靈活多元的融資機制,持續保持高研發強度,取得創新突破,34家處于虧損狀態的藥企合計融資46.89億元,募資主要用于擴產項目和研發,縮短了新藥研發周期。
業務多元 覆蓋多個細分領域
生物醫藥是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六大行業之一,其細分領域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從行業大類來看,上述11家企業中,生物、化學藥品制造類企業有7家,如君實生物、賽倫生物;醫療儀器設備制造有3家,如南微醫學、邁得醫療;醫學研究與實驗類公司有1家,為漢氏聯合。
從細分領域來看,11家企業各有特色。君實生物專注于備受國內外關注的單抗藥領域,錦波生物則是新三板市場首家“功能蛋白”生產企業,其自主開發的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是目前全球僅有的、明確擁有活性三螺旋構象的膠原蛋白,并且已經產業化。同時,還有研究胎盤干細胞的漢氏聯合、專注抗血清抗毒素產品的“毒蛇克星”賽倫生物等。這些企業都在創新藥研發領域不斷取得進展。
除了創新藥研發以外,醫療服務與醫藥商業結合的創新驅動業務模式也是生物醫藥行業不可忽視的細分領域。星昊醫藥就是典型代表之一,這家企業不僅專注于特色和高端藥物制劑的研發,還在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基礎上,構建GMP條件下的技術平臺,通過技術平臺開展藥品制造以及CMC+CMO的一體化服務。
邁得醫療、南微醫學和貝斯達都屬于醫療設備制造領域,分別專注于醫用耗材智能裝備、微創醫藥器械以及大型醫學影像診斷設備。高端醫療器械是生物醫藥領域不可缺少的一員。
科創板的設立將對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起到極大的催化作用,生物醫藥作為新三板市場的特色板塊,有不少優質的醫藥企業,這些企業有望成為未來科創板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