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04:01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未知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激光筆照射舞臺上歌手的事件并非首次發生,在這之前,蔡徐坤、王源等人都被這么對待過,但相比于蔡依林而言,這幾位都處于偶像文化的風口浪尖上,也常常被理解為來自于“對家”的粉絲的挑釁。
蔡依林在演出時被激光筆照射面部
5月25日晚,歌手蔡依林在麥田音樂節演出時,被觀眾席上的不明人士用激光筆照射臉部,她敬業地閉上雙眼完成了演出。事后,工作室發文回應稱蔡依林安全無恙,蔡依林本人則用她的《美杜莎》歌詞略帶自嘲地回應:怕是怕,美杜莎張開雙眼,石化了民眾。
激光筆照射舞臺上歌手的事件并非首次發生,在這之前,蔡徐坤、王源等人都被這么對待過,但相比于蔡依林而言,這幾位都處于偶像文化的風口浪尖上,也常常被理解為來自于“對家”(競爭對手)的粉絲的挑釁。
對于飯圈內的出格行為,粉絲們所接受的規則一直是“飯圈事,飯圈畢”,有一套內部懲戒措施,粉絲們始終拒絕路人哪怕是支持的觀點,即便他們的內部秩序往往與網絡暴力和人肉掛鉤。
這種傷害偶像的飯圈文化最直接的來源是韓國,H.O.T成員Tony安曾經在機場被簇擁的粉絲揪住耳垂不放導致了耳垂受傷。還有更夸張的,東方神起的隊長鄭允浩接過粉絲遞的飲料喝,卻渾然不知瓶子里摻了膠水,當晚便被送到醫院急救。
飯圈中人傷害偶像或“對家”的偶像,帶了些病態的占有欲。但蔡依林早已遠離歌壇紛爭多年,她的擁躉與周杰倫、蕭亞軒、濱崎步的歌迷在互聯網的爭吵甚至都可以追溯到十年之前了。這次蔡依林被激光筆照射事件之所以受到更大關注,也是因為某種程度上它也是一個分界線:對公眾人物的作惡,已經不再局限于飯圈之內了。
回到開始的話題,為何現在還會有人將惡意發泄到蔡依林這類歌手身上?
這便是“作惡的快感”。
對道德、規則甚至法律的踐踏,輿論對這種做法的批判,乃至這篇文章本身如果被作惡者看到,都會成為增加他們快感的籌碼,一個朝九晚五、籍籍無名的普通人,所做的事情忽然眾人皆知,且不管是歌手團隊、主辦方、歌迷或是網友都難覓其蹤,對于心智不健全的作惡者來說,這是難以抵擋的誘惑。
實際上,這和偷拔輪胎氣門芯、點燃鞭炮后扔到街上驚嚇路人的頑劣兒童心態沒有區別,但筆者無意分析他們的心理,因為這種病態人格一旦形成,我對社會輿論能將其改造這件事并不樂觀。戴維·邁爾斯在《社會心理學》中指出,當作惡的成本寬松而且并不能帶來后續問題時,多數人都可能會流露出惡的傾向。
更可怕的是,作惡是會被模仿的,群體之惡對作惡者罪惡感的消弭更甚,而目前的安檢技術也無法將激光筆有效排查,所以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公眾在演出時照射激光筆乃至更過分的事件會更多。
而這一問題永遠無法靠自省解決,將觀看演出時的不端行為納入個人征信系統、禁入演出場所、追究法律責任以及增加對演出場館的監控都是有效的方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