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 10:5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未知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8年,浙商銀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創新服務方式、加大信貸投放,貸款增速近3成,其中,公司類貸款中投向民營企業的占比超過5成,小微貸款在各項貸款中占比23.90%;累計服務小微企業超22萬戶,帶動就業超300萬人。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業是國民經濟命脈,也承載著重要的社會責任。5月28日,浙商銀行發布《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根據報告,2018年,該行將社會責任履職和商業可持續發展有機融合,在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的同時,積極打造綠色銀行、踐行普惠金融、熱心公益事業,打造有溫度的“00后銀行”。
浙商銀行連續十年援助接官亭中心小學,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
報告顯示,2018年,浙商銀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創新服務方式、加大信貸投放,貸款增速近3成,其中,公司類貸款中投向民營企業的占比超過5成,小微貸款在各項貸款中占比23.90%;累計服務小微企業超22萬戶,帶動就業超300萬人。同時,助力扶貧攻堅、構建“輸血+造血”扶貧長效機制。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的涉農貸款余額1345.02億元,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4.56億元。
構建平臺化服務銀行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民營經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浙商銀行于2018年10月出臺“支持民營經濟40條”,創新金融科技應用,強化企業流動性服務和智能制造服務,構建“科技+金融+行業”綜合服務平臺,深化推廣“池化融資、應收款鏈、易企銀”三大平臺,盤活企業沉淀資產,幫助民營企業解難紓困。
例如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的應收款鏈平臺,可將應收賬款變為電子支付結算工具,通過轉化供應鏈核心企業的信用,幫助上下游中小企業盤活應收賬款。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已為1400多家供應鏈核心企業搭建應收款鏈平臺,幫助其上下游的6000多家企業融通了1000多億元資金。
在民營企業最為集中的制造業領域,浙商銀行在業內首家推出“融資、融物、融服務”智能制造系統性金融解決方案,打造業內首家“智能制造服務銀行”。截至2018年末,該行智能制造板塊用信余額534.8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04%。
同時,浙商銀行綜合運用表內外融資、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渠道,幫助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2018年8月,浙商銀行發行全國首單區塊鏈應收款資產證券化產品(浙商鏈融);10月發行全國首單掛鉤民企債券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榮盛控股);11月發行全國首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德力西);12月又發行了26億元的小額分散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幫助上千家小微企業新辟了直接融資渠道。
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的公司類貸款中民營企業占比55.16%,表內外融資中民營企業占比55.94%,通過資產管理等其他業務為民營企業融資超2000億元。2019年,浙商銀行還將通過表內貸款和表外融資等多種融資方式向民營企業新增信貸投放約1300億元。
浙商銀行“青鋒計劃”小微創業貸款助力創業者,變焚燒秸稈為清潔能源
“造血式”幫扶
在小微和三農領域,浙商銀行通過深化“三大平臺”創新應用,加強“公小聯動”,推廣小企業客戶鏈式服務,以專業化金融解決方案積極推進普惠金融開花結果。
例如針對廣袤鄉村,除了推出“農村電商貸”“民宿貸”等量身定制的金融產品,浙商銀行還主動發揮橋梁作用,繪就“銀行+龍頭企業+貧困農戶”的“微笑曲線”,助力鄉村振興。
江西養殖戶趙師傅很希望通過參與“公司+家庭農場”模式從大企業獲得生豬養殖技術服務,但按公司要求要先修建豬舍,一次性投入十幾萬元讓他很是犯難。浙商銀行得知消息后,先給予養殖技術核心企業授信支持,通過供應鏈金融向趙師傅這樣的農戶在線批量發放“點易貸•養殖貸”。農戶只需到網點辦張銀行卡,然后在手機上點一點,就可以拿到貸款修建豬舍,從而獲得核心企業的生豬生產、疾病防治等技術指導。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已通過“點易貸•養殖貸”在四川、重慶、江西等地服務了100多家農戶,累計投放超3700萬元。
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的涉農貸款本外幣余額1345.02億元,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4.56億元,在商業銀行構建“輸血+造血”扶貧長效機制、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做出了有益嘗試。同時,浙商銀行國標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2045.46億元,在各項貸款中占比23.90%;累計服務小微企業超22萬戶,帶動就業超300萬人。
公益贈飲期間,浙商銀行成都分行設置室外檢查臺,致敬在高溫下堅持戶外工作的城市守護者
守護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過去一年中,浙商銀行努力將“綠色情懷”轉變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通過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政策,為綠色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將綠色標準嵌入信貸調查審查環節,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資產品和服務,積極引導社會資源流向綠色行業,著力實現業務發展與環境保護齊抓并舉。
例如針對國內污水處理行業的龍頭企業碧水源,浙商銀行北京分行主動響應國家環保政策號召,給予其信用授信2億元,使之能夠更專注主業技術突破,緩解“水少、水臟、飲用水不安全”等問題。與之類似,在高鹽廢水處理領域頗有建樹的李保安博士,也得到了浙商銀行天津分行給予的220萬元“雙創菁英貸”支持,他的膜蒸餾技術研究成果的產業化之路也得以加速。
此外,浙商銀行還通過多種服務方式,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風電、水電等綠色環保產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其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全方位地滿足綠色企業需求。
截至2018年末,浙商銀行的綠色貸款余額增長逾6成;“兩高一剩”行業貸款余額僅281.27億元,連續3年在全部貸款余額占比下降。
同時,浙商銀行自身積極踐行低碳運營,啟用“綠色機房”新數據中心,有效降低設備能耗;大力推進“無紙化”辦公,推廣應用智能機具、智能在線機器人、人臉識別及電子印章等金融科技,持續完善智能客服體系,為客戶提供服務便利的同時節約大量資源。2018年,浙商銀行電子銀行交易筆數1.57億筆,電子銀行交易額11.37萬億元,電子銀行業務交易筆數分流率達98.35%。
浙商銀行男子籃球隊邀請開化余村第一小學的孩子們參加籃球文化之旅
熱心公益事業
在努力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浙商銀行始終堅持將自身發展成果與社會共享。積極推動捐資助學、賑災扶貧、公益支教等項目,持續打造“浙商銀行彩虹計劃”“致敬城市守護者”等特色公益品牌,將愛心和溫暖傳遞給更多有需要的群體。2018年,浙商銀行公益捐贈支出1328.26萬元,志愿者活動逾13000小時。
2018年彩虹計劃特別行動中,浙商銀行長沙分行志愿者與湖南茨沖小學孩子們DIY月餅
由該行聯合社會慈善機構聯合發起的全國性公益助學行動“浙商銀行彩虹計劃”,累計募集社會各界捐款2251萬元,守護了2萬多名山區孩子的成長,先后與四川、陜西等省市的19所貧困地區學校建立長期結對幫扶關系。
在為客戶尤其是特殊群體提供暖心服務方面,浙商銀行部分網點率先試行無高柜現金運營模式,使隔著玻璃“面對面”轉變為在廳堂“肩并肩”。網點還設置了盲道,提供了助聽器、老花鏡、兒童座椅等無障礙服務設施,讓客戶體驗到更親切、友好的服務。2018年,浙商銀行共有5家網點獲得中國銀行業“千佳”網點榮譽稱號。
2019年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深化之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浙商銀行成立15周年。浙商銀行在報告中表示,將站在新起點、開啟新階段,堅持服務實體經濟、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共建人民美好生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為經濟、環境、社會和諧共生做出更大貢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