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9 11:19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馬云說“后天很美好”,現在國內企業要做的是先在“明天活下來”。?
2019年5月27日,上交所決定將于6月5日召開第1次審議會議,審議深圳微芯生物、安集微電子科技、蘇州天準科技3家企業的發行上市申請。
其中,筆者最為感興趣的當屬天準科技,這個從新三板退市后沖擊科創板的AI行業新星。其2018年28.5%的收入來自蘋果(NASDAQ:AAPL),側面體現了不錯的競爭實力。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介紹:“天準科技致力于以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公司以機器視覺為核心技術,專注服務于工業領域客戶,主要產品為工業視覺裝備,包括精密測量儀器、智能檢測裝備、智能制造系統、無人物流車等,產品功能涵蓋尺寸與缺陷檢測、自動化生產裝配、智能倉儲物流等工業領域多個環節。”
翻譯一下,就是公司是從事于機器視覺的人工智能(AI)科技企業。這一定義并未偏頗,也不是要蹭人工智能的熱點,機器視覺是目前AI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
圖1:機器人的機器視覺系統
中國在AI領域存在感很強,也誕生了很多獨角獸企業。然而,在機器視覺這個行業,雖然近幾年熱鬧非凡,但實際很難說讓人滿意。
結合以上背景,筆者將從行業角度對天準科技進行更為深入的解析。
行業分析
【1】 機器視覺是AI的重要分支
機器視覺技術在人工智能應用技術中占比超過40%。人工智能的應用技術主要包括語音類技術、視覺類技術、自然語言處理類技術和基礎硬件等。其中,機器視覺作為一種基礎功能性技術,是機器人自主行動的前提。
圖2:機器視覺是AI的重要分支之一
資料來源:《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點擊可看大圖。
【2】 產業鏈話語權在海外
機器視覺產業鏈可以分為:
(1)上游底層開發。核心軟硬件成本占據工業視覺總成本80%,部分國外產品較為強勢,尤其是在成本高昂的工業相機、工業鏡頭、圖像處理軟件,國內廠:目前仍有較大差距。
(2)下游設備組裝和集成。這個環節考驗的是企業性價比、深度定制以及服務優勢。
圖3:機器視覺產業鏈
資料來源:廣證恒生,點擊可看大圖。
而且國外部分工業視覺制造商具備全產業鏈優勢,基本壟斷了中高端市場;而中國制造商雖如雨后春筍,但多集中在技術含量和價值量都較低機器視覺系統集成及設備組裝上,即使體量相對大的天準科技,2018年國內市占率也就僅5%。2017年,國內營收超過1億元的機器視覺企業占比僅僅16%。
圖4:國內機器視覺企業體量偏小
資料來源: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點擊可看大圖。
【3】行業增速高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報告,2011年至2017年,我國機器視覺行業市場規模從10.8億元增長至8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近40%。
當前中國機器視覺市場偏小。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統計數據,2017年,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為80億美元。因此中國機器視覺市場占全球的比重僅僅為1/7,應用市場最大的為德國(30%)和美國(25%)。而中國工業增加值占全球的30%多,電子業產能占全球的70%。
未來五年,中國機器視覺行業規模有望實現持續、穩步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研究數據,預計從2018年的104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97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4%。
圖5:國內機器視覺行業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點擊可看大圖。
【4】短期下游看電子,長期看整體工業
短期內,電子和半導體制造仍是工業視覺核心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因為半導體和電子設備制造對工業視覺技術存在剛性需求。
工業視覺具有高精度的特點,天然適合高性能、精密的專業設備制造。以半導體制造為例,其前、中段過程都需要工業視覺的精密定位與視覺測量,后段制程中晶圓的電器檢測、切割、AOI 封裝、檢測等過程都需要大量運用工業視覺技術。
未來國內企業首要需立足于電子行業。我國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3C產品制造國,產能約占全球70%。但3C整體自動化設備滲透率只有20%左右,導致國內機器視覺滲透也較低,因為機器視覺大都結合自動化設備同時應用。
圖6:電子是機器視覺最大的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Bloomberg,點擊可看大圖。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成本的下降,未來其他工業將接力3C成為行業發展的推動力。
機器視覺給賦予生產過程一雙眼睛,是制造智能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目前之所以在其他行業應用滯后于3C,主要是產品在通用性方面存在不足,且在智能性方面達不到某些場景的要求,比如當復雜堆疊物體的識別和分揀,依然有90%以上通過人工方式完成。
隨著算法算力的不斷提高、3D視覺取代2D視覺、深度學習等等技術的發展,其他流程工業諸如汽車等行業的機器視覺將加速滲透,帶動工業制造智能化進程產業發展迅速。而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工業制造產能,勢必將會成為最大的市場。
天準科技能否分得一杯羹?
天準科技專注于機器視覺,快速增長。2013年到2018年,天準科技收入保持年復合增速46%的超高增速,到2018年,收入達到5.1億元,成為國內絕對的第一梯隊企業。
其凈利潤2013年到2018年年復合增速也高達35%,2018年盈利9500萬元。在海外巨頭康耐視(美國)、基恩士(日本)、海克斯康(瑞典)等企業的環視下,能取得如此業績著實不易。
圖7:天準科技收入利潤增速高
資料來源:天準科技招股說明書,點擊可看大圖。
當前,天準和海外巨頭的體量仍不在一個數量級水平上——天準當前的收入還不及康耐視的1/10,與海外巨頭的收入體量差距巨大。
國內的機器視覺企業要補的功課還很多,而這種差距的根本原因還是前文所說的產業鏈能力的缺失。當然,由于中國將成為機器視覺最大的應用市場,這場馬拉松也才剛剛開始。
圖8:海外機器視覺企業收入數量級
資料來源:天準科技招股說明書,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一點值得關注的是盈利能力。機器視覺是一個毛利極其厚的行業,而天準科技的毛利率不到50%,遠低于海外同行。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產業鏈的核心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
圖9:機器視覺企業毛利率水平
資料來源:天準科技招股說明書,點擊可看大圖。
這一點從天準科技的供應商名單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公司前3大供應商都是海外企業,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公司的毛利率水平遠低于海外企業。
圖10:前五名供應商具體情況
資料來源:天準科技招股說明書,點擊可看大圖。
總結來說,雖然天準科技近5年來收入利潤保持高速增長,也成為了蘋果的供應商,以及未來中國將成為機器視覺最大的應用市場。
但是本土企業的成功必須將是產業鏈的共同發展,尤其是機器視覺相當一部分前沿技術都由美國掌握,行業內的企業更應該感到任重而道遠——正如馬云所說“后天很美好”,現在國內企業要做的是先在“明天活下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