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11:30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歸吾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土特色”的定義是指這些行業/公司基本是中國獨有的,海外其他市場找不到對標。這些行業/公司往往全產業鏈都在國內,也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作者為阿爾法工場特邀研究員
導語:每一個公司夢寐以求的東西
2019年4月份開始,由于眾所周知的貿易沖突問題,引致了A股的快速下跌,加上后續引發了全國關于核心技術的擔憂,以及對自強之路的探索大討論。
把視野回歸到股市,經歷了年初外資大量買入帶來的估值擴張小水牛(而五月份外資集體出逃),未來短期內的行情大概率是要在國內外政策的反復中走出震蕩行情。如果說1季度的投資策略是偏進攻型的,下半年的投資策略應該更加保守防御性。
當然,筆者此處并不想講老生常談的防御就應該超配銀行、公共事業,低配TMT之類的。有一條主線一直沒有引起市場的注意,那就是本土特色。
“本土特色”的定義是指這些行業/公司基本是中國獨有的,海外其他市場找不到對標。這些行業/公司往往全產業鏈都在國內,也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不同于“自主可控”,本土特色并沒有這么高的技術壁壘,確定性也要強的多,而且本土特色也不乏大公司、好公司,是一個應該足夠重視的領域,其涵蓋的公司市值總和可能接近萬億人民幣規模。
筆者以涪陵榨菜(SZ:002507)作為本土特色系列的開篇,將持續探討這些行業/公司鮮為人知的特點、市值成長之路秘訣和潛在的投資機會。
圖1:中國本土特色之榨菜
01
公司位于榨菜之鄉重慶涪陵區,有30年的生產經營歷史,目前擁有12家工廠,10條榨菜生產線,2條泡菜生產線,年產能17萬噸(含泡菜),是中國最大的榨菜加工企業。公司擁有“烏江”、“惠通”兩大品牌。
榨菜仍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以2018年數據為例,公司85%的收入來自于泡菜,剩下的產品還有泡菜、榨菜醬油等。
圖2:涪陵榨菜收入結構(2018年)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涪陵榨菜的產品和商業模式都無比直觀。簡單來說,就是賣榨菜的,目前包裝類榨菜(排除家中自制和散裝的)市場規模在50億元左右,但很難想象一個賣榨菜的公司,當前市值已經超過200億元了。
主要財務數據:2018年公司收入19億元,凈利潤6.6億元,凈利率高達35%,ROE高達27%。而且經營現金流5.6億元,基本與凈利潤匹配,即公司賺的是真金白銀。
榨菜雖然市場規模小,不僅成就了一個大公司,而且還是一個現金牛。
圖3:涪陵榨菜現金流與收入匹配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02
【
榨菜一般被歸類在調味品或者佐餐食品,由于其占消費者支出比重非常低,從邏輯上推演公司的收入應該會是平穩增長的。
公司榨菜收入2009年-2018年時間區間內,年復合增速為16%,的確是平穩增長,但是從單獨年份來看,其2012年和2014年榨菜收入都下滑了1.2%,呈現周期性的特點。
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此前收入與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相關程度大。
雖然榨菜占消費者比重低,但是消費者購買的場景主要是在商超、夫妻店捎帶購買,很難想象一個消費者會通過電商囤一箱榨菜,因此,其購買場景決定了其會與CPI呈現正相關,出現一定的波動性。
從公司自身角度來看,2012年下半年公司加大銷售渠道改造,調整經銷商,減少低毛利產品銷售,這也為公司后面快速成長奠定了基礎。所以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2012年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了43%。
2014年,公司花費大量精力完成渠道下沉,新開發空白縣級市場800多個,因此公司出現了收入利潤同時下降的局面。
隨著品牌的建立,渠道的完善和產能的布局,公司收入的周期性已經開始減弱。
圖4:2012年、2014年公司榨菜收入出現下滑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
說到榨菜,一般人印象這應該都是家庭式作坊,跟老干媽之類的模式相似。但實際上,涪陵榨菜是一家國有企業控股的公司。
涪陵國有資產投資經營集團持股公司39.65%,為實際控制人,其上市以來沒有賣出公司股權,還進行了少量的增持。涪陵榨菜這家公司也可以作為國有企業經營的典范。
說到股權結構,不得不補充到一點,涪陵榨菜也是外資愛股之一。根據公司2019年1季報披露,陸股通持有公司股權占比達到9.20%,創下歷史新高。
圖5:涪陵榨菜股權結構(2018年)
資料來源:Wind,新時代證券,點擊可看大圖。
【
眾所周知,絕大部分估值模型的拆分都是量價拆分,畢竟收入=產品銷量*產品單價。對于大部分來說,可能都不知道榨菜多少錢一包。根據天貓官網顯示,80g一包烏江涪陵榨菜鮮脆菜絲單價在2.2元左右。
由于其消費頻次不高,單價極低,因此造成消費者對其價格不敏感。而正是這種不敏感,讓涪陵榨菜具備了每一個公司夢寐以求的東西——定價權。
也就是說,一包榨菜在目前的基礎上漲價20%,也只有2.6元/包,消費者甚至都感受不到;而這對于公司來說,就是3個億額外的收入。
這絕對不是筆者的臆測,以2018年為例,公司18年榨菜、其他佐餐開胃菜及泡菜等銷售14.4萬噸,同比增10.7%,而每噸產品銷售單價為1.32萬元,較17年增長13.9%,價的提升對營收增長的貢獻度更大。
橫向對比來看,調味品公司中,涪陵榨菜的確具備更強的提價能力。
圖6:調味品上市公司2016-2017年提價潮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光大證券,點擊可看大圖。
關于量,也有一個邏輯容易忽略:
很難想象,城鎮化率提升是公司量增長的一大動能,好像城鎮化跟榨菜這個東西很難搭上邊,實際上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以前由于農村人口占比比較大,自制、散裝榨菜是主要的消費方式,而城鎮化率的提高會帶來消費場景的變化,大家會更多的食用包裝類榨菜,因此榨菜顯然乘上了消費升級的東風。
這條邏輯可以得到一個微觀佐證,讀者可以在乘坐飛機時觀察飛機餐配備的包裝榨菜是什么品牌的。
03
涪陵榨菜2010年11月在中小板上市,但上市后并未被資本市場所認可,股價一路下跌破發,2012年1月甚至探到歷史底部的2.5元/股(前復權價格)。但從2012年底部開始,公司股價一路穩步上漲,成為了2012-2019年翻十倍的牛股。
結合之前的分析,可知2012和2014年為公司業績陣痛期,而這正好是公司股價的盤整區間。復盤來看,正所謂大牛股的一大特點就是“每一次回調都是上車機會”。
圖7:涪陵榨菜也是一個十倍大牛股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一個做榨菜的公司,是如何讓自己的市值節節攀升的呢?筆者認為有如下幾點要素:
【
烏江涪陵榨菜是國內榨菜惟一的一個全國性品牌。其他榨菜品牌還有魚泉榨菜(重慶)、銅錢橋(寧波)、備得福(余姚)、辣妹子(湖南),但知名度都較涪陵榨菜有比較大的差距。
早在上市前的2005年,公司就在央視投放廣告,成為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此后,公司的廣告促銷費用占收入比重常年維持在8%以上,處于行業領先。
圖8:涪陵榨菜重視廣告營銷
不得不說2010年的上市是公司拉開與二線品牌差距的關鍵一步。截止到2017年,“烏江”品牌在榨菜市場的占有率大約達到30%(2013年市占率僅15%),而第二名的魚泉榨菜僅10%左右。這種市占率是調味品行業其他公司夢寐以求的,因為大部分調味品都具備市場分散的特點。
圖9:2017年中國包裝腌制食品行業競爭格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