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0 04:59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張靖雯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唐建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畫院專職畫家。近十年,他一直尋梅、畫梅。他對梅花的喜愛要追溯到孩提時代。在家鄉的老屋前,有他母親親手栽種的臘梅,每逢春節,百年古梅都會凌寒怒放。
![]() |
唐建對古梅作畫 |
![]() |
只留清氣滿乾坤 |
“十年尋覓未稱癡,頻向蒼山問雪枝。”每到飄雪的時候,循著寒意的清香,唐建都會如期而至,奔向大理,為的是與這心靈中的一瓣馨香來一場詩意的邂逅。
唐建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畫院專職畫家。近十年,他一直尋梅、畫梅。他對梅花的喜愛要追溯到孩提時代。在家鄉的老屋前,有他母親親手栽種的臘梅,每逢春節,百年古梅都會凌寒怒放。說起梅花,古人常說“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可能正是由于梅花這種傲然的氣質,唐建在尋梅、探梅、畫梅、護梅的過程中樂此不疲,甚至有“梅癡”之稱。許多珍貴的古梅在他的努力下被發現并得以保護,他的善舉感動了梅里的鄉親,也吸引來了各地愛梅的朋友,古梅漸為外界所知。
11年前,唐建偶然從一位美國學者研究中國古梅的文章中了解到古梅的分布情況。云南古梅資源最為豐富,十年來,唐建幾乎年年到云南,足跡遍及云南的梅鄉,先后在昆明、安寧、晉寧、永平、劍川、洱源、麗江、大理等地尋訪到了眾多古梅,有些還是未曾被記錄的千年古梅。酷愛畫梅的他因此開始了尋訪古梅、寫生創作之旅。
有一次,他來到永平縣境內的花橋村,在元代普照寺舊址內見到了距今已有800年的元代古梅,他深深地被這株古梅所吸引,認為它是“世界第一奇梅”。從此,唐建幾乎年年來花橋探梅、畫梅,和元梅結下了不解之緣。
花橋村有2000多年的歷史,曾是博南古道的重要關口,風景秀美,民風淳樸。遠處黛青色的哀牢山和博南山靜默相對,訴說著古老和滄桑。在老梅樹下品茶歌詠,可以盡享蘭亭之娛。
今年云南天氣暖和,花橋古梅花期早。著名畫家劉曦林、朗森雖年愈古稀,也是“梅癡”,不辭千里來到花橋畫梅。唐建從微信里看到友人發來的元梅初放的照片,便帶領學生,整理好寫生工具匆匆南下。畫家們在花橋村相遇,因梅結緣。眾人以樹為伴,在樹下創作。綠影婆娑、暗香浮動的古老元梅躍然紙上,留下了一段畫壇佳話。唐建對元梅的喜愛溢于言表:“聞道梅花山中開,萬里赴機花橋來。干似虬龍花似雪,日暮疏影印蒼苔。”
許是因愛梅,唐建十余年來一路尋訪,一路創作,記錄了他尋梅、護梅的艱辛歷程。唐建的十年是尋梅的十年,每有梅香浮動,定會見他拿起畫筆,奔赴梅花之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