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02:0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蘇向杲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已經披露承保利潤數據的財險公司中,有48家險企出現車險承保虧損,行業占比超過半數。部分未披露相關數據的財險公司也可能存在車險承保虧損的情況。
近期行業交流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財險業出現承保虧損,而車險作為財險業務中占比最大的業務對此“難辭其咎”。
實際上,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已經披露承保利潤數據的財險公司中,有48家險企出現車險承保虧損,行業占比超過半數。部分未披露相關數據的財險公司也可能存在車險承保虧損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對車險行業形成利好。在券商研究員及業內人士看來,降稅對絕對規模大的險企釋放的利潤絕對額更高。
“老三家”車險
承保盈利達96億元
2018年,財險公司車險承保利潤出現大面積虧損,對比來看,大型財險公司雖然車險承保利潤高于中小險企,但也出現不同幅度的下滑。
與壽險公司利潤絕大多數來自投資收益不同,財險公司頗為依賴于承保利潤,承保利潤直接反映出財險公司對經營成本的管控能力及盈利能力。
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業內簡稱“老三家”)的車險承保利潤分別為43.54億元、38.94億元、13.93億元,合計利潤為96億元。在去年車險市場大面積虧損情況下,大型險企車險承保利潤依然較高。
與承保利潤相對應的是,“老三家”的保費規模(車險占絕大多數)龍頭地位依舊穩固。財險業“老三家”2018年共實現原保費收入7528.3億元,占據市場份額的64.1%,較去年同期上升0.6個百分點。其中,人保財險2018年原保費收入3880億元,同比增長11.1%;平安財險2018年原保費收入為2474.4億元,同比增長14.6%;太保財險2018年原保費收入1173.8億元,同比增長12.9%。
超48家中小財險公司
車險承保出現虧損
與大型財險公司不同的是,一大批中小財險車險承保虧損。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已經披露承保利潤的財險公司中,有48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承保利潤出現虧損。其中,有超過27家財險公司虧損過億元;4家財險公司虧損超過5億元。
為何車險承保會出現大面積虧損?在業內人士看來,車險行業手續費及傭金競爭加劇,拉低了行業利潤率。數據顯示,2018年車險市場費用率創新高,達43.2%,同比上升2.51個百分點,賠付率為56.7%,同比下降1.57個百分點,利潤率將快突破底線至0.1%,同比下降0.94個百分點。
華創證券分析師洪錦屏也認為,當前車險市場惡劣競爭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前幾家巨頭競爭激烈,力保市場地位,中小公司不得不跟進,而大型險企降價空間較大,中小險企降價空間十分有限,跟進費用競爭則虧損,不跟進則喪失市場份額;二是車險產品同質化嚴重,風險定價等技術有待進一步改進,目前階段大部分險企沒有清晰適合自身發展的戰略定位,只能通過費用投入的手段競爭市場份額。
車險作為財險行業業務占比最大的險種,其經營情況提高了行業綜合成本率。數據顯示,2018年財產險行業綜合成本率為100.13%,綜合費用率為40.74%,綜合賠付率為59.39%,這是財產險行業9年以來的首個經營拐點,結束了此前連續8年的承保盈利。
從不同公司看,2018年,在納入統計的86家財險公司中,共有59家公司的綜合成本率超過100%,公司數量占比約為68.6%,僅有27家公司的綜合成本率低于100%,公司數量占比約為31.4%。
受車險拖累,2018年財產險公司承保虧損13.59億元,承保利潤率為-0.13%,一舉改變連續8年承保盈利的態勢。
隨著車險手續費競爭的白熱化,監管層也相繼出臺多份文件,強化對車險市場的監管。2018年7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商業車險費率監管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險企制定和采用的手續費率應遵守采取“報行合一”的原則。今年1月份,銀保監會再次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車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針對當前車險市場未按照規定使用車險條款費率和業務財務數據不真實兩個方面問題提出應對措施。
此外,今年年初,多家產險公司地市級分支機構因違反報批和使用車險條款費率的要求,被當地銀保監局責令自2019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
2月1日,中國保險業協會還公布了產險業首個舉報制度,推出了車險舉報受理電子郵箱。根據《關于建立機動車保險條款、費率違法違規舉報制度的通知》,舉報受理范圍是未嚴格按照《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車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使用車險條款、費率的違法違規線索。
隨著車險市場持續強化監管,手續費惡性競爭有望得到進一步遏制,車險承保盈利有望提升。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張芳認為,隨著車險亂象整治力度持續加大,銀保監會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車險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針對當前車險市場未按照規定使用車險條款費率和業務財務數據不真實兩個方面突出問題,還對進一步加強車險監管提出主要措施,手續費率高漲問題有望得到緩解。
此外,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激烈競爭,車險市場將有一個出清的過程,車險主體勢必將在各方面發生改變,利好于車險市場良性發展。隨著競爭的升級,一部分中小公司將被淘汰,或退出市場或被兼并收購,另一部分中小公司將另尋出路:縮窄業務范圍,細分客戶領域、運用科技手段提高經營效率、風控定價能力等。
降稅利好車險發展
大型財險公司最受益
除監管層面之外,近期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保險企業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的公告》明確提到,調升傭金手續費稅前扣除比例,財險行業從15%升至18%,使得稅前扣除金額明顯提升,對車險經營形成重大利好。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趙然認為,財險業務方面,2018年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手續費支出/(保費收入-退保)”的比例分別為19.9%、19%、19.9%,在15%的抵扣比例下所承擔的實際稅率分別為37.1%、33.9%、49.3%,抵扣比例提高至18%后,2018年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5.1%、18.8%、28.6%。
趙然認為,綜合來看,降稅對絕對規模大的公司釋放利潤絕對額更高。稅收優惠對保險行業的影響持續發揮作用,2019年的利潤增速將同比大幅增長,成為刺激保險股估值抬升的催化因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