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1 08:40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楊潔 吳科任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澤璟生物已連續多輪獲得多家有醫藥行業投資經驗的機構投資者投資,截至報告期末最近一次投資后的估值約為47.5億元。公司此次擬募集資金23.84億元。
6月10日,上交所受理蘇州澤璟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容百科技、光峰科技將于6月19日接受第五次上市委審議,安恒信息、心脈醫療、樂鑫科技6月19日接受第六次上市委審議。自3月22日受理首批申報項目至6月10日,申請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已經達到120家。安集科技、天準科技、微芯生物3家申報企業已獲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審議通過,目前正在證監會履行注冊程序;11家申報企業即將接受上市委審議,99家申報企業處在問詢與回復過程中,13家為受理狀態,2家為中止狀態。
首現第5套上市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6月10日受理的澤璟生物,是120家申報企業中唯一一個選擇第5套上市標準的企業,該標準要求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據招股書披露,澤璟制藥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專注于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新藥研發企業,擁有多樣化的產品管線,目前正在開展11個創新藥物的23項在研項目,公司多個核心在研藥品如多納非尼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有望成為中國首個上市的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國產靶向新藥;外用重組人凝血酶處于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家、國內唯一工業化生產的高品質產品,杰克則是中國唯一處于II期臨床階段的治療中高危骨髓纖維化的靶向藥物。
澤璟生物已連續多輪獲得多家有醫藥行業投資經驗的機構投資者投資,截至報告期末最近一次投資后的估值約為47.5億元。公司此次擬募集資金23.84億元。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120家申報企業擬合計融資1146.51億元,平均每家融資金額為9.55億元,低于2018年A股IPO企業融資額均值。從單個申報企業看,中國通號1家融資金額超百億元,為105億元;融資金額介于20-50億元有10家,介于10-20億元有23家;融資金額低于5億元的有37家。
從申請上市標準看,在同股同權的前提條件下,104家申報企業選擇標準一,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3家選擇標準二,1家選擇標準三,9家選擇標準四,1家選擇標準五。紅籌股標準二和同股不同權標準二各有1家,分別是九號智能和優刻得,其上市規則為“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
從行業分布看,申報企業主要集中于四個行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5家);專用設備制造業(23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1家);醫藥制造業(16家)。這四個行業合計申報企業為85家,占申報總量的71%。
從地區分布看,上述120個申報企業來自20個省份及直轄市(1家為境外)。具體來看,北京有26家,江蘇有21家,上海有18家,廣東有17家,浙江有11家,山東有5家,湖北、福建及陜西各有3家,天津和四川各有2家,遼寧、安徽、江西、重慶、湖南、貴州、河南及黑龍江各有1家。科創板申報主力軍為沿海經濟較為發達地區,京蘇滬占比超過一半。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99家已問詢企業中,虹軟科技1家企業對第四輪問詢給出了回復,19家企業對第三輪問詢給出了回復,39家對第二輪問詢給出了回復,40家處于首輪問詢狀態(其中有24家尚未披露首輪問詢的回復意見)。
46家申報企業連續三年毛利率超50%
東財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有83家申報企業2018年度的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其中28家申報企業的營收增速超過50%。69家申報企業連續兩年(2017年和2018年,下同)營收增速超20%,21家申報企業連續兩年營收增速超50%。睿創微納、視聯動力、諾康達、石頭科技、神工股份這五家申報企業連續兩年的營收增速翻倍。
凈利潤方面,有85家申報企業2018年度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超過20%,其中61家申報企業的增速超過50%。59家申報企業連續兩年歸母凈利潤增速超20%,34家申報企業連續兩年歸母凈利潤增速超50%。樂鑫科技、中微公司、瀾起科技等14家申報企業連續兩年的歸母凈利潤增速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諾康達、石頭科技、神工股份這三家企業的營收增速和歸母凈利潤增速均實現了連續兩年翻倍。招股說明書顯示,諾康達是一家國內領先的、專注于藥物制劑研究的藥學研發高新技術企業,石頭科技為國內智能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神工股份為國內領先的半導體級單晶硅材料供應商。
科創板對具有研發能力但凈利潤虧損的公司更加包容。比如,受理企業中,芯片制造企業和艦芯片截至2018年末,累計未分配利潤為-9.27億元,公司上市時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大硅片提供商硅產業在2016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總和1.6億元,其中政府補助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歸母凈利潤持續虧損,累計虧損金額達到3.14億元。
6月10日受理的醫藥企業澤璟制藥,凈利潤連續三年為負。財務數據顯示,澤璟制藥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8億元、-1.46億元、-4.4億元和-1.7億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81億元,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主要原因是公司仍處于產品研發階段、研發支出較大,且報告期內因股權激勵計提的股份支付金額較大。
東財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有銷售毛利率數據的申報企業數量為114家。其中,53家申報企業2018年銷售毛利率超50%,46家申報企業連續三年超50%。
另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有32家申報企業在2017年和2018年的銷售毛利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如,瀾起科技、久日新材、神工股份、石頭科技這四家申報企業2018年的銷售毛利率分別較2017年提升了17.06個百分點、13.99個百分點、8.65個百分點、7.15個百分點。神工股份、德林海、八億時空、國科環宇這四家申報企業2017年的銷售毛利率較2016年均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
從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看,按2016年-2018年這三年的平均值計算,收益率超過10%的申報企業有97家,其中22家申報企業超過30%。柏楚電子、中科星圖、科前生物這三家申報企業在2017年和2018年的扣非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均超50%。
71家申報企業研發費用營收占比低于10%
專利對于科創型企業至關重要。據東財Choice的統計,120家科創板申報企業共握有15722項專利。中國通號、博眾精工、中微公司擁有的專利數量位居前三甲,分別為1421項、1131項、951項,還有30家申報企業的專利數量超過100項。
新近受理的澤璟制藥披露,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已在全球不同國家申請115項發明專利,其中54項已獲專利授權,包括中國授權20項和境外授權34項。
從研發費用的絕對值看,這120家申報企業的研發投入規模并不算大,其近三年的研發費用累計額為238.94億元,而華為一家2018年的研發費用就高達1015億元。以2018年為例,120家申報企業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為98.35億元,平均每家投入只有8196萬元。其中,中國通號最高,為13.24億元,傳音控股以7.12億元列第二,排在第三的金山辦公在2018年的研發費用為4.2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27家申報企業2018年的研發費用低于2000萬元,其中有3家低于1000萬元。
從研發費用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看,2018年有71家申報企業的占比低于10%,更有26家申報企業占比低于5%。不過,仍有21家公司研發費用占比連續三年超過15%。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