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3 10:2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陳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商業養老保險、銀行理財和養老基金之間,不論產品定位還是風險收益特征都有較大差異。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產品有望迎來快速擴容。人社部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政策文件,未來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金融產品都可以成為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產品。
多種產品同臺競技,究竟誰能技高一籌?多位負責養老產品的基金經理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更多金融產品被納入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是好事,可以讓投資者多一點選擇,同時也能加強全社會的養老意識;但是,提高投資收益的核心在于權益投資能力,這一點公募基金具備多年累積的優勢,更有信心為投資者提供更高的長期回報。
銀證保共同參與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表示,從人社部的表態來看,比2018年4月份五部委聯合發文格局更高,進一步強調頂層設計與全面設計。在他看來,有這樣幾個關鍵點值得關注:第一,明確賬戶制。第二,平臺提升。進一步明確國家層面的統一平臺,或者國家統一平臺下掛銀保信平臺與中登平臺。第三,賬戶里面需要產品,“銀證保”三家都有份,適度競爭也進一步豐富了投資者的選擇。
業內人士表示,在商業養老保險、銀行理財和養老基金之間,不論產品定位還是風險收益特征都有較大差異。以商業養老保險為例,多為固定收益或有保底的浮動收益類產品,風險較低,但具有較為明確的未來收益,較適合厭惡風險、追求穩定的投資者。新加入的銀行理財在固收和固收增強產品方面可以提供一定的補充。而養老目標基金致力于為投資者提供養老資產的投資管理服務,類型多樣,可滿足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具體需求。但權益資產投資管理優勢是養老目標基金所獨有的,也是養老投資長期回報的主要來源。
民生加銀基金副總經理、民生加銀康寧穩健養老FOF基金經理于善輝認為,養老資金需要長期積累。從具體投向、投資方式以及投資收益方面,公募基金長久以來累積的專業性、規范性和高度透明的運作方式更切合普通投資者自我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需求,有理由成為投資者的優選。而公募基金20年來踐行“普惠金融”,接下來也將繼續為普通投資者理財,成為服務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中堅力量。
養老目標基金逆勢而上
截至2019年6月12日,全市場已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數量已達41只,成立規模合計超過120億元,持有人戶數突破100萬戶,在服務普通投資者的同時也將養老理念帶入千家萬戶。4月26日成立的“民生加銀康寧穩健養老”首發規模達11.68億元,5月底結束募集的“交銀安享穩健養老”首募規模超過20億。在今年基金發行市場偏冷的環境中,養老目標基金的募集規模逆勢而上,反映了越來越多普通投資者對養老理念的認同和重視。
已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整體運作穩健,但業績差距已經明顯拉開。今年A股市場波動較大,養老目標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在-6.46%到5.37%之間,其中業績回報居前的是“興全安泰平衡”和“中歐預見養老2035”,今年來分別上漲5.37%和3.74%。業內人士表示,養老投資重在長期,因此基金管理人的長期權益投資能力至關重要。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過去五年中歐基金和興全基金旗下股票基金主動管理收益率分別為98.91%和98.2%,在全市場納入統計的6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第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