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 10:3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王巖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昆藥集團隨后表示,雙氫青蒿素片新適應癥-紅斑狼瘡研發項目處于臨床Ⅱ期患者入組階段。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王巖/文
????????近兩日,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及其團隊在青蒿素項目上再度取得進展的消息引起市場熱烈反應。
????????二級市場反應明顯。6月17日,昆藥集團(600422.SH)股價漲停,收盤于每股9.69元。
????????昆藥集團隨后表示,雙氫青蒿素片新適應癥-紅斑狼瘡研發項目處于臨床Ⅱ期患者入組階段。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研究發現,昆藥集團在上述項目投入近億元。公司2018年抗瘧類產品收入減少超3成,而毛利率卻大幅增加。
尚處于Ⅱ期
????????據新華社報道,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其團隊于近期提出應對“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切實可行治療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療紅斑狼瘡等適應癥”“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內外權威專家的高度認可。
????????隨后昆藥集團發布公告稱,雙氫青蒿素片新適應癥-紅斑狼瘡研發項目處于臨床Ⅱ期患者入組階段,這個藥物研發項目還需要繼續進行二期臨床試驗、后續還需要III期臨床試驗,以及藥監局的注冊審批程序。只有在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均表明雙氫青蒿素片治療紅斑狼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后,公司才可以向藥監局(NMPA)提交新藥注冊申請。
????????藥物研發的二期臨床試驗、三期臨床試驗及注冊時間很長,而且在臨床試驗以及注冊申請的過程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否得到驗證,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該項目存在較大的研發失敗的風險。即使藥物能上市銷售,仍然面臨專利保護到期,競爭品種搶占市場先機等系統性風險。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注意到,昆藥集團2016年9月8日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簽訂《雙氫青蒿素片新適應癥-紅斑狼瘡項目轉讓合同書》,以里程碑付款的方式,出資 7000萬元,向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購買其所持有的雙氫青蒿素片新適應癥-紅斑狼瘡研發項目臨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關專利及臨床批件。
????????資料顯示,雙氫青蒿素片規格為20mg/片,30粒/瓶。
????????截至2017年11月,昆藥集團對該研發項目已投入研發費用約2,299.69萬元。
????????紅斑狼瘡是自身免疫介導的,以免疫性炎癥為突出表現的結締組織病,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盤狀紅斑狼瘡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前者病變主要局限在頸部以上,后者具有彌漫性。
????????根據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發布的《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斷及治療指南》(2010版)顯示,“我國大樣本的一次性調查(>3萬人)顯示國內SLE的患病率為70/10萬人,女性則高達113/10萬人”。SLE發病機制復雜,隨著疾病發展,患者往往出現多系統受損,嚴重者常危及生命。目前臨床尚無根治SLE的方法,抗瘧疾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以及生物制劑是主要獲批的治療用藥。
抗瘧藥收入下滑
????????《電鰻快報》(原號外財經)注意到,2017年度,昆藥集團抗瘧類產品收入1.08億元,同比增25.98%,但該產品營業成本增幅卻高達81.04%。當期,公司抗瘧類產品銷售收入增長,主要是諾華蒿甲醚原料和青蒿素銷售增加導致。
????????昆藥集團在售的青蒿素類抗瘧藥產品有:復方磷酸萘酚喹片、蒿甲醚片、蒿甲醚原料、蒿甲醚注射液、雙氫青蒿素哌喹片。
????????上述產品2018年營業收入為6,925.92萬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比例僅為0.98%,營業利潤為667.65萬元,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公司所銷售的上述青蒿素類產品用途均為瘧疾治療。
????????從收入增幅來看,昆藥集團2018年抗瘧藥產品收入下滑了36.11%。但同時,公司該產品的毛利率從2017年的40.39%,增至2018年52.71%,結束了此前下滑趨勢。
????????昆藥集團表示,公司抗瘧類產品銷售下降,主要是雙氫青蒿素哌喹片、蒿甲醚注射液及青蒿素銷售下降導致。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