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0 10:2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明山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投資者在申購基金產品時,除了要按照相應的基金份額和基金凈值支付相應的費用,往往還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申購費用,這部分費用最終作為管理費計入基金公司的營收?!蹲C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多達863只基金已經可以“0折”申購——在指定平臺進行申購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
記者了解到,一方面,基金公司采用折扣促銷的方式給直銷平臺和第三方平臺引流,增加投資者對自家平臺的“黏性”;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公募基金產品已經出現同質化問題,基金管理人開始讓利給投資者已進一步強化其競爭優勢,陸續下調基金管理費率、大面積地進行費率優惠已逐漸成為行業常態。
基金促銷“全民”打折
863只基金不收申購費用
公募基金市場上開放式基金的數量已經有5500余只,每天數百則基金公告中,最多的通常是更新招募說明書的這類公告,其次便是某基金公司旗下部分基金新增銷售機構并參加費率優惠活動的公告。這類優惠活動,通常是率先在基金公司直銷平臺展開,后續在達成合作的直銷平臺同步優惠。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7月9日,眾多基金公司對旗下基金申購費率的優惠幾乎是“雨露均沾”,公募基金市場上共有基金產品5569只,不同份額基金分開統計是8280只,其中有6870只均在開展申購費率優惠活動,占比高達82.97%。最高折扣從八折到零折不等,優惠的指定渠道包含銀行、第三方銷售平臺和基金公司直銷平臺。
昨日,博時基金、長盛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一同發布了旗下半部分基金在指定平臺實行申購費率優惠活動的公告,且是在同一平臺的所有基金產品同時進行優惠。《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下半年以來,已經有850只基金不同程度地進行申購費率的優惠,優惠活動時間大多持續三個月。
截至7月9日,已經有6870只均在開展申購費率優惠活動,其中有863只基金在相關平臺的最高折扣為“零折”,這也就意味著在指定平臺申購這些基金產品已不需要支付申購費用。除此之外,還有4688只基金的最高申購費率折扣低于“一折”,672只基金的最高申購費率折扣為“八折”,其余基金的最高申購費率折扣大多是“三折”、“五折”。
公募產品同質化嚴重
通過費率優惠博競爭優勢
公募基金管理人完善產品線、順應時代發展的產品不斷推出,公募基金開始面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這也給基金的銷售很大的壓力?!蹲C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016年年初時,公募基金市場上開放式基金的數量僅有2687只,截至2019年7月9日,這一數量已經達到5569只,在三年多的時間內快速實現了產品數量的翻倍。
產品同質化問題在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基金產品上尤為明顯。《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新基金產品受熱捧,但新基金在完成建倉后的操作思路與原基金基本一致,重倉持股出現很大程度的重合。不過新基金在宣傳時會提到有更優的資產配置策略,這也使得原基金的部分持有人轉移到新基金上。
《證券日報》記者與多位基金經理交流得知,原基金的盤子一般比較大,相對而言,新基金的份額較小,進行操作時會更加便捷一些,在業績上新基金往往會比老基金表現好一些,吸引投資者前來搶購也不足為奇。
公募基金市場上產品同質化嚴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各基金公司下調管理費率、進行申購費率優惠以擴大競爭優勢的原因之一。此前,有某基金公司大類資產配置負責人對記者解釋道:“很多基金產品持倉、業績都差不多,我們在選擇基金進行配置的時候就會看哪只基金更便宜、哪只基金規模更大。”
對投資者而言,基金公司之間這種良性的競爭會促使其把基金的回報和回撤做好,進一步給基金持有人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從海外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較低的管理費率、申購費率已是大勢所趨,尤其是指數基金產品,費率保持在低位已經成為了共識。
有基金公司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在跟銀行、第三方平臺的合作上仍處于劣勢,投資者對基金的申購費用,最終基金公司拿到的比例也很低,在這樣的形式下,很多基金公司選擇在自己的直銷平臺對申購費用打折,增加直銷渠道的客戶粘性,或轉而跟互聯網平臺合作,定制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產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