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1 10:39 | 來源:搜狐汽車 | 作者:蔣平平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地產商投資汽車業,旁觀者大多數抱著矛盾的心態:既覺得地產商是想以造車為幌子拿地;又期待龐大的資金能為行業帶來一些生機。類似華泰這樣沒市場、沒品牌,更談不上有什么技術的企業,你覺得富力投資是想在汽車行業有一番作為,還是另有所圖?
張秀根1961年出生,同為60后的李書福比他小兩歲。
1998年,吉利第一輛汽車在浙江臨海下線。兩年后,華泰汽車成立。
2018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李書福以979.8億身家位列第9;張秀根則以138億位列第137。這一年吉利汽車全年銷量150萬臺;華泰公布的銷量為12萬臺,但更貼近真實銷量的交強險數據僅為2876臺。差不多與吉利同時起步的華泰,全年銷量甚至不足前者一款車型單月銷量。
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地產人創業
企業興亡是歷史的常態,玄幻之處在于,2017年華泰交強險數據16464臺,張秀根個人財富為85.1億元;也就是說,在企業主營業務下滑83%的情況下,老板個人財富上漲了62%。虧得越多賺得越多這種互聯網公司常見套路,60后的張老板同樣駕輕就熟。
和李書福、王傳福這些制造業出身大佬不同,山東人張秀根起家于建筑行業。1983年退伍后,張秀根就開始搞建筑。1990年,新城鄉黨委找到張秀根,讓他當建筑隊的頭兒,靠做工程積累下不小財富。
1993年,張秀根成立包頭恒通集團。主營業務是房地產開發、煤礦開采、汽車零部件等。干著干著汽車就成了主業。可能是因為當時北京海淀房價才4000一平,房地產行業還遠沒有現在這么有錢途。
2000年,張秀根從一汽手里收購了山東榮成汽車廠,成立榮成華泰汽車有限公司。初生的華泰也有過不少輝煌,以現代Galloper為原型的華泰吉田(參數|圖片)越野車一度占到國內SUV市場份額的10%。現在在網上還能找到類似“華泰是中國SUV開創者”這樣的說法。
由于起點太低,早些年自主品牌其實都沒太大差別。只是汽車、房產兩開花的張老板并沒有把全部心思都放在汽車上。2008年華泰鄂爾多斯工廠投產,同時也拿到當地煤礦開采權。邊造車邊拿資源,顯然比悶頭造車好賺得多。
可以說,“汽車人”張秀根一直沒離開過房地產行業。2016-2019年,華泰汽車先后4次股權質押,累計套現43.16億元。鄂爾多斯工廠底價比2008年時漲了8倍,一座煤礦轉讓就能套利7億元。張秀根的財富密碼,全都在土地和煤礦里,也算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一條什么都沒說的新聞
7月6號廣州地產巨頭富力宣布參股華泰,雙方達成戰略合作。根據官方通稿,富力華泰將在三個層面達成全面合作:
一是立足產業,強勢出擊;
二是創新技術,引領未來;
三是放眼世界,壯大品牌。
深入分析這三條內容,會發現基本上等于什么都沒說。
是的,真的什么都沒說。除了知道雙方要戰略合作,資金投入多少、未來規劃如何、新產品有嗎、新技術有嗎,諸如此類的問題,真的什么都沒說。
對比一下同樣是地產跨界汽車的寶能、恒大,雖然觀致負面纏身,國能9-3外形看起來也非常“懷舊”,好歹人家真金白金進行了投入。發布會上也會說些“未來產能規劃100萬臺”這種非常具體的不切實際的話。對比之下,富力參股華泰你根本不知道他們要干嘛。當然,不排除后續會有具體細節放出。
雖然沒有市場要的東西,但華泰有生產資質,有政策支持,這就有投資的價值。對于地產商進軍汽車,不論他們懷著怎樣的目的,我們其實都應該理解:真想造車,自然雙手支持;只想拿地,也無可厚非。人家本來就是賣房子的,用造車名義拿地也算聚焦主營業務。
但對汽車企業來說,造車才是本行。
2018年,中國汽車行業凈利潤率為7.58%。A股51家房企平均凈利潤率為11.9%。無論是和房地產,還是金融、互聯網這些輕資產行業相比,汽車行業利潤率都是比較低的。越是這樣的行業,越需要投入和耐心。
《呂氏春秋》有云:“小利,大利之殘也。”張秀根總收獲了巨大的個人財富,無疑是成功人士。但華泰這樣一個寓意“巍巍中華(參數|圖片),泰然屹立”的品牌,發展成如今這樣,也實在是有點可惜。
回到20多年前,造車癡漢李書福硬討來一個“犯錯的機會”。現在,進入汽車行業要容易得多。條件好了,賺錢的選擇也多,還是希望大家能把機會留給那些真正想造車的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