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 08:2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郭冀川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報見習記者 郭冀川
在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醫藥行業主要分布于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產業鏈。
業內人士介紹,科創板對于生物制藥領域的創新藥公司,有兩種較為不同的評判標準,一種要求公司有已上市的成熟產品,還要求企業已經建立市場渠道,具有穩定的商業模式;另一種則扶持尚未盈利的公司,公司可以憑借自主研發的獨有技術,和進入臨床II期、Ⅲ期試驗的新藥,申報科創板上市。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份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明確,科創板企業上市重點推薦七大領域便包括生物醫藥行業;科創板上市條件中的第五項,主要針對醫藥類公司,要求申報企業預計市值不低于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
在科創板申報企業中,特寶生物、復旦張江、百奧泰和澤璟制藥均是新藥研發公司,以免疫相關細胞因子藥物為主要研發方向,致力于為病毒性肝炎、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和免疫治療領域提供更優解決方案。
特寶生物、復旦張江兩家公司共同特性在于新藥研發生產已經實現盈利,而百奧泰和澤璟制藥在并未盈利情況下,有多項自主研發的創新藥產品進入臨床后期。
近年來,隨著全球運用生物技術藥品在惡性腫瘤、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療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生物醫藥產業迎來了快速增長,銷售VB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2017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呈不斷上漲趨勢,增速平穩但有緩慢下降的趨勢。其中2017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3417.19億元,同比增長3.57%,2018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將超3500億元。
為體現我國對創新型企業支持,科創板制度出臺允許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的企業上市,并采取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方式,這些制度有利于中國創新藥企業通過科創板獲得資本的助力。因為創新藥企業研發周期長,往往需要5年到8年時間才能通過臨床獲得藥品上市批文,而這期間對公司的研發投入壓力大,數億元的投入后也只有不到20%的成功率,這導致創新藥企業短期無法盈利。
特寶生物與復旦張江自身均已經研發出相關創新藥產品,屬于較為成熟的生物醫藥公司,不僅有自身造血能力,而且在各自領域有新型藥品研發進展。
特寶生物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個40KD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注射液派格賓,主要用于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2018年銷售金額為1.87億元,占比公司收入的42%。
復旦張江主要產品為光動力平臺的艾拉(尖銳濕疣治療)、復美達(鮮紅斑痣治療)和納米技術平臺的里葆多(腫瘤治療),2018年這三大產品的收入占比為97%,總銷售額約7.2億元,其中艾拉和復美達在中國市場僅有復旦張江一家銷售。
澤璟制藥是第一家選擇標準五的醫藥申報企業、也是第一家業績虧損的醫藥申報企業,公司目前正在開發11個創新藥物,主要涵蓋惡性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是全球第二家、中國唯一一家擁有重組人凝血酶工業化生產技術廠家。
百奧泰同樣是選擇標準五的申報企業,公司研發方向為腫瘤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已在中國完成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Ⅲ期臨床試驗,該產品預計于2019年底獲批上市。
有醫藥領域券商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新藥研發難度大、風險高,就算是有良好前景的創新藥研發項目,也有可能倒在新藥效果不及預期的道路上,即便是一級市場對創新藥公司也是十分謹慎的,只有那些進入臨床后期的企業才會獲得資本青睞。對這類公司的估值判斷,不能用市場主流的市盈率估值法,而是要計算創新藥成功上市后凈現值,加上尚處于研發階段的期權價值,因此這類公司的整體估值較高。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