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1 09:45 | 來源:新浪汽車 | 作者:一錘定音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世界500強”,是國人對美國《財富》雜志每年評選的“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種叫法。世界500強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權威榜單,由《財富》雜志每年發布一次。
“世界500強整車企業中國最多”
2019年7月22日,最新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全球同步發布。世界最大的500家企業中,有129家來自中國。
入榜世界500強的24家整車企業中,中國占了7席,分別是上汽集團(第39位,上年36位)、東風汽車(第82位,上年65位)、中國一汽(第87位,上年125位)、北汽集團(第129位,上年124位)、廣汽集團(第189位,上年202位)吉利控股(第220位,上年267位)。再加上汽車為主要業務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第367位,上年242位),也就是長安汽車的母公司,共有7家中國汽車整車企業入圍世界500強。
今年入圍世界500強的整車企業共24家,其中有7家是中國車企,數量最多。還有 6家日本車企(豐田、本田、日產、鈴木、馬自達、斯巴魯),3家德國車企(大眾、戴姆勒、寶馬),2家美國車企(通用、福特), 2家法國車企(雷諾、標致)、韓國車企(現代)、 瑞典車企(沃爾沃集團)、意大利車企(菲亞特)和印度車企(塔塔汽車)各1家。
由于2018年全球汽車行業不景氣,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汽車市場中國,也出現28年來首次負增長。入圍世界500強的17家外國車企中,有15家車企排名出現下滑。入圍的7家中國車企,則有5家排名下滑,排名上升的只有中國一汽和吉利控股。
“上榜中國車企四方面存在短板”
與國外同行相比,入圍世界500強的中國汽車企業在經濟規模、經濟效益、品牌知名度和國際化方面,與國外同行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短板之一:經濟規模不如國外同行。
世界500強排名的標準是上一年度的營業收入,主要以企業的經營規模而不是盈利能力來排名。入圍的24家整車企業中, 大眾汽車(第9位)營業收入高達2783.4億美元,排名第10位的豐田汽車營業收入達到2726.1億美元。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有 戴姆勒(1975.15億美元)、福特汽車( 1603.38億 )、通用汽車(1470.49美元)、本田汽車(1433億美元)、寶馬集團(1150.42億美元)、日產汽車(1043.90億美元)。
入圍世界500強的17家外國整車企業中,有8家上一年度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2家超過2000億美元。而入圍的7家中國車企,只有上汽集團一家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1363.9億美元)。
短板之二:盈利能力不如外國同行。
受美國排放門巨額罰款影響,大眾汽車上一年度利潤僅為143.22億美元,利潤率為5.14%。豐田汽車上一年度利潤為168.92億美元,利潤率為6.22%。大眾汽車和豐田汽車的利潤總和,超過入圍的7家中國車企總和。除了上汽集團和吉利控股利潤率接近4%,其他幾家中國車企的的利潤率都低于3%,最低的利潤率只有1%多一些。
短板之三:品牌影響力不如外國同行。
中國雖然有7家汽車整車企業上榜世界500強,但是依然是產品大國品牌小國。除了吉利汽車旗下的沃爾沃轎車屬于世界知名品牌,7家整車企業旗下的自主品牌都屬于弱勢品牌,離國際知名品牌還有一定差距。
上榜的7家中國車企中,除了吉利控股旗下的吉利品牌、領克品牌和沃爾沃品牌都是自己的。其他6家車企的產品,大部分是合資企業生產的外國品牌汽車,自主品牌占的比例還不高。
短板之四:國際化水平不如國外同行。
汽車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產業,研發全球化、制造全球化、市場全球化。跨國汽車公司基本上實現了全球研發、全球制造、全球銷售。日本、德國等汽車強國,本土生產的汽車出口比例很大。中國上榜的7家車企,吉利控股由于收購沃爾沃的因素,國際化水平比較高。其他幾家車企基本上都是以自產自銷為主。制造在國內、市場在國內,出口所占比例也很低。
從以上四個短板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國汽車產業仍然大而不強,需要盡快彌補短板,才能最終實現汽車強國夢。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