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09:2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祁豆豆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注冊制是科創板建設的重中之重,需著力做好市場化和法治化兩項工作。市場化層面,要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6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出席“2019中國上市公司論壇”,圍繞“企業赴科創板上市應注意的若干問題”作了主題演講。近日,隨著31家公司順利過會,科創板迎來注冊高峰期,市場對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關注焦點逐步轉移到發行定價環節。為此,劉逖特別對科創板上市初期形勢進行了分析,“科創板交易初期可能存在供需不平衡,要正確看待科創板初期市場波動。”
正視初期供需不平衡和市場波動
劉逖表示,目前科創板整體進展順利。根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已開通權限賬戶約270萬戶。預計到科創板開市,將有約400萬戶投資者參與科創板交易。
對于科創板初期可能出現的供需不平衡,劉逖指出,從供給來看,以初期約30家科創企業,每家籌資額10億元來測算,總籌資額約300億元。
而從需求來看,目前已開戶270萬戶,以每戶10萬元可投資額來估計,個人投資者的總投資額約為2500億元,加上1000億元CDR基金和最近發行的200億元科創基金,總計約4000億元可用于科創板投資。
劉逖特別強調,要正確看待科創板初期市場波動,具體包括:正確看待科創板推出初期投機炒作現象;從境外經驗看,新股上市初期波動大是正常現象,應提高包容度,加強輿論引導;對科創板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監管,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保持科創板發行上市常態化,同時強化退市機制和法律責任;適時完善交易機制,從制度上緩解科創板供需不平衡問題;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完善科創板投資者結構。
詳解科創板試點注冊制關鍵問題
在主題演講中,劉逖還對近期市場關于科創板及注冊制的三個熱點問題逐一予以回應,分別包括建設怎樣的科創板、如何理解注冊制、科創板交易機制的設計。
對于建設怎樣的科創板,劉逖直言:“科創板應兼顧成長性和成熟性企業。”劉逖注意到,近期市場對科創板定位有所爭議。有市場觀點認為,科創板只能接收科技含量很高的硬科技企業,認為當前科創板公司技術含量一般,很難達到硬科技的要求。同時提出,科創板應更具包容性,符合六大領域的硬科技企業,滿足上市標準即可上市。
對此,劉逖表示,硬科技尚沒有形成公認的評判標準,科創板公司屬性較難判斷,應該將選擇權交給市場。劉逖進一步指出,科創板應兼顧成長性和成熟性企業,首先要建立資本市場支持科創企業的良好生態,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在科創企業的不同階段給予資本支持,形成從VC、PE到科創板等資本市場支持科創企業的生態鏈。
劉逖認為,兼顧成長性和成熟性企業也是維護市場穩定發展的需要。他指出,目前納斯達克100成分股合計市值8.23萬億美元,占納斯達克總市值的54%,交易量占比為66%。這些企業成為納斯達克市場的“定海神針”,對其市場穩定和指數增長貢獻巨大。
如何理解注冊制?劉逖強調,注冊制的實質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把選擇權交給市場。他指出,注冊制是科創板建設的重中之重,需著力做好市場化和法治化兩項工作。市場化層面,要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法治化層面,要完善法治,提高違法成本,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對于如何保證試點注冊制下科創板企業的質量,劉逖認為,注冊制并不是沒有約束,注冊制下的問詢式審核、全面建立嚴格的信息披露體系,同步設計的券商跟投、嚴格退市制度等配套機制,都有助于保障科創板企業的質量。劉逖表示,注冊制必須配套嚴格的退市機制。在其看來,注冊制要成功,既需要上市公司發行常態化,同時要強調退市制度和法律責任。
而關于科創板交易機制的設計,劉逖再次明確機制設計的總體目標:一是防止過度投機炒作,促進市場平穩運作;二是切實保障市場流動性,有效提升定價改革,發揮科創板市場功能;三是通過科創板交易機制創新試點,為未來完善主板交易機制積累經驗。
劉逖進一步坦言,目前交易機制設計還有待完善。根據相關規定,科創板運行一段時間后,由上交所對交易制度進行綜合評估,必要時加以完善。劉逖同時提到了交易機制的改進方向,包括引入針對大單的交易安排(大單撮合系統、冰山訂單等)、引入做市商機制、引入日內單次回轉交易、引入證券借貸合約,以及完善價格波動調節機制。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