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2 09:50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米萊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多項專利權在國家產權局登記狀況與招股書中不符
《電鰻快報》文/米萊
國內臭氧行業的代表、臭氧系統設備制造技術局國內同行前列、正逐漸成為全球臭氧系統供應商,青島國林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國林環保”或“公司”)近日首發通過,但招股書中因專利權情況及銷售數據前后“打架“而被疑有造假嫌疑。
多項專利權在國家產權局登記狀況與招股書中不符
根據公司招股說明書的介紹,國林環保所處的臭氧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而公司是2010年實施的《水處理用臭氧發生器CJ/T322-2010》行業標準的負責起草單位,是十二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中“非玻璃介質大型臭氧發生器設備研制及其產業化”的課堂承擔單位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臭氧系統設備研發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
我們都知道,一個公司的研發和創新能力最好的體現就是專利。根據國林環保在招股書中披露的情況可知,目前公司擁有專利19項,其中發明5項,實用新型14項目,并且截止招股書簽署日,這些專利均處于有效期內,不存在未按時繳納年費導致專利失效的情形。
然而,《電鰻快報》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上查閱公司的專利信息時卻發現平板式臭氧發生裝置的專利狀態為“放棄專利權”,而變壓器用繞組及變壓器專利和壓力發電單元及壓力發電專利狀態為未繳年費終止失效。這真是對招股書中的“不存在未按時繳納年費導致專利失效的情形”啪啪打臉。
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投入從2014年——2017年上半年,分別為742.48萬元、891.58萬元、1043.12萬元及541.93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5.24%、5.56%、6.18%、6.36%。截止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人員52人,占公司總員工人數比例11.58%,核心技術人員6人,占研發人員的11.54%,勉強達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
作為一家處于技術密集行業的公司,公司核心產品的專利卻出現放棄及未繳納年費而中止,究竟是有了迭代的技術出現,還是公司的研發能力注水?對此,發審委在問詢中也要求企業補充說明:(1)各期研發費用率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各期研發費用率是否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以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續期的最新情況;(2)研發費用明細成本的構成情況,是否存在將其他費用混入研發費用的情形,各期研發費用中可以加計扣除的金額,研發費用是否經相關稅務機關審核;(3)報告期內的主要研發項目、投資金額、各期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及對應發行人現有產品及新產品的具體情況。
銷售數據前后“打架”
2014年—2017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9647.42萬元、10730.93萬元、13275.53萬元及13086.24萬元,占公司資產總額的29.02%、27.17%、31.54%和28.88%。和公司的營業收入占比分別為74.84%、75.87%、90.26%、175.42%,呈逐年激增的趨勢。尤其在最近兩年,應收賬款趕上甚至超過了營收,經營風險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公司的庫存余額也在逐年增加。報告期內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4860.61萬元、5981.64萬元、7745.86萬元、11133.67萬元,經營性現金流從2016年開始呈現凈流出。
國林環保的銷售模式主要是根據客戶需求定制,其生產模式是“以銷定產”來主導。所以在招股書中公司在前后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表述:在招股書第314頁的“存貨跌價準備”中,指出報告期內每期期末的產品和庫存商品均有對應的訂單。而在313頁的銷售模式中,表述又變成庫存商品中分為有對應訂單的庫存和無訂單對應的庫存,這前后矛盾的表述讓人摸不著頭腦,究竟庫存商品是不是都有對應訂單?
而根據招股書中披露,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國林環保1年以上庫齡的庫存商品為217萬元,其中有訂單支持的庫存商品為107.14萬元,無訂單支持的庫存商品金額為109.86萬元。公司解釋為無訂單支持庫存多為展廳展覽展示用的樣機。在整個報告期內,公司都未計提庫存跌價準備,因為公司解釋是“以銷定產”的生產模式,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然而僅在2016年國林環保1年以上庫齡的庫存商品中就有近一半左右的商品是沒有訂單支持的,這部分產品也不需要計提存貨跌價嗎?這前后互相矛盾,自己打臉的描述,是在考驗投資者的智商嗎?
《電鰻快報》就以上問題向公司求證,截止發稿未得到公司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