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3 01:49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溫濟聰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報記者溫濟聰上半年,各家券商加快通過債券融資來擴充公司資本金。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2日,今年以來共有約50家券商通過債券融資,募資總額超420...
本報記者 溫濟聰
上半年,各家券商加快通過債券融資來擴充公司資本金。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7月2日,今年以來共有約50家券商通過債券融資,募資總額超4200億元。
券商發債融資方式包括證券公司債、短融券、證券公司次級債和可轉債。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短融券融資規模同比增長較快。從規模看,招商證券發債融資規模最大,上半年發行規模共計約360億元。此外,發債融資規模超過300億元的還有中信證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
在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看來,今年以來券商債券融資規模激增,主要源于多家頭部券商受央行核準提高短期融資券余額上限影響。此外,券商間的競爭越來越集中在資本實力上,各家券商越來越傾向通過債券融資方式來擴充資本金。
江海證券分析師李佳偉表示,從發行規模上看,今年二季度券商短融發行量大幅增加,特別是4月份出現發行小高峰,凈融資額較去年年底有所回升。在新增短融發行的券商中,大中型券商是短融發行主力。從發行期限上看,絕大多數期限為3個月,且表現出滾動發行的規律,說明短融已經成為大型券商新的、固定化融資工具。從資金用途上看,基本以補充流動性為主,對現有銀行間市場融資形成了一定的替代。
在當前流動性總量相對寬松、結構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央行為什么強調頭部券商在非銀機構流動性供給上的作用?李佳偉表示,短融余額上限提高和金融債發行直接為大型券商補充流動性,優化非銀機構杠桿結構;相比于由中小銀行為中小非銀機構提供流動性,頭部券商向中小非銀機構的流動性傳導會更加順暢。具體來看,券商可以適當放松對質押券質量的要求。同時,券商本身的風險偏好也比中小銀行更高,對資金的用途也更加廣泛與靈活,對于中小非銀機構的業務模式和整體風險也有更好的把握,能夠更好地為中小非銀機構服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