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3 03:0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寧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上半年,有近80家銀行合計對上市公司進行了逾270次調研,其中調研次數最多的為招商銀行,合計調研了26次,不過,這其中包括了全國各地的分行調研。
A股市場整體維持寬幅震蕩態勢,銀行對上市公司的調研熱情似乎有所減退。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最新統計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有近80家銀行合計對上市公司進行了逾270次調研,這與去年同期的近100家銀行合計調研逾340次相比,略有減少。通過進一步梳理發現,調研次數最多的莫過于招商銀行,上半年合計進行了26次調研;外資銀行中瑞士聯合銀行集團(QFII)當屬“最勤奮”,上半年合計進行了25次調研;事實上,在去年同期,瑞士聯合銀行也進行了28次調研。
招商與瑞士聯合幾乎不相上下
本周正式進入今年下半年,然而A股上半年行情雖然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震蕩,但回顧來看依舊可圈可點。在此背景下,機構的調研情況仍保持著相對熱情。
昨日,《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最新統計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有近80家銀行合計對上市公司進行了逾270次調研,其中調研次數最多的為招商銀行,合計調研了26次,不過,這其中包括了全國各地的分行調研。其次,調研次數最多的為瑞士聯合銀行集團(QFII),合計進行了25次調研。
而在去年同期,近100家銀行合計調研了逾340次,去年外資銀行調研次數最多的仍是瑞士聯合銀行集團(QFII),有28次調研,而內資銀行去年上半年調研次數最多的是工商銀行,共計調研了24次。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招商銀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QFII)、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調研次數最多,分別是26次、25次、21次;德意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QFII)、花旗銀行、平安銀行、JP摩根公司、瑞士瑞信銀行(QFII)等調研次數排名其后,分別有17次、14次、13次、12次、11次。在統計有調研次數的銀行中,外資銀行占比近半。
從內資銀行調研情況來看,除了招商銀行外,平安銀行、中信銀行、寧波銀行的調研熱情相對較高,上半年合計調研次數分別有13次、8次、6次;民生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排名靠后,上半年合計調研次數分別有6次、5次、3次;中國進出口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工商銀行、盛京銀行、上海銀行、廈門國際銀行等機構,基本調研都在1次左右。
內外資銀行青睞科技板塊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在調研次數最多的招商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中,無不例外對科技型企業最青睞。Choice數據顯示,在招商銀行調研的上市公司中,匯川技術、亞太科技、銀禧科技和國立科技等公司都在調研名單中;而瑞士聯合銀行所調研的上市公司里,也包括了匯川技術。
無獨有偶,瑞士瑞信銀行(QFII)也對科技板塊抱有興趣。數據顯示,上半年瑞士瑞信銀行對工業富聯、匯川技術、立訊精密、埃斯頓和信維通信等進行了11次調研,其中,工業富聯、匯川技術和埃斯頓均進行了2次調研。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同期,合計近100家銀行對上市公司進行了逾340次調研;同樣調研次數最多的瑞士聯合銀行集團(QFII),去年對科技、航空航天和醫藥板塊較為青睞。
去年同期,內資銀行中調研次數最多的是工商銀行,去年上半年共計調研了24次。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