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2 09:07 | 來源:富凱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但近年來,天目藥業的經營情況一直堪憂。自2009年以來,營業收入起伏較大,凈利潤一直維持“大虧損、小盈利”狀態,扣非凈利潤更是10年出現9次虧損,僅2014年獲得252萬元的扣非凈利潤。
扣非凈利十年九虧,重組7次均告失敗,資金狂炒天目藥業(維權)
來源: 富凱財經
作者|A K
富凱摘要
營業狀況每況愈下,控制權爭奪持續成謎,或許意在批號資源。
8月1日,天目藥業報收15.35元,漲幅10.04%,偏離值達10.84%,換手率15.62%,振幅11.11%。
此前,天目藥業的股價已經收獲了一波大變動。7月11日起,天目藥業強勢漲停,直到7月16日實現四連板。其中15日和16日更進入龍虎榜,兩日上榜營業部均為游資席位。7月17日,天目藥業大跌9.5%,成交量2102萬股,再度登上龍虎榜。
經歷連續大漲后,7月16日,天目藥業曾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較弱,臨安廠區面臨整體搬遷風險,公司股票市凈率偏高,但并不影響資金的狂歡。
控制權轉讓成謎團
8月1日,天目藥業發布公告稱,因長城集團等與上海國金租賃有限公司公證債權文書一案,民事已發生法律效力,浙江省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長城集團持有的天目藥業3018.18萬股予以司法輪候凍結,占公司總股本的24.78%,占其所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0.96%。
而這也是今年以來,天目藥業第7次發布的控股股東長城集團所持股份被司法輪候凍結的公告,其中多份公告中提到“若控股股東長城集團被輪候凍結的公司股份被司法處置,可能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更。”
事實上,天目藥業的控制權轉讓事項一直成謎。2017年3月,天目藥業遭匯隆華澤四次舉牌,引發控制權爭奪戰,當年7月,長城集團表態:“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出讓天目藥業控股權。”
2018年9月,長城集團實施引入戰略投資計劃,與匯隆華澤的獨資股東青島全球財富中心達成合作意向,以13.5億資金支持交換天目藥業實際控制權。但天目藥業并未進行披露,直至今年1月,雙方卷入訴訟后才曝光這場密謀賣殼。
6月19日,天目藥業披露控股股東長城集團與永新華、科諾森、桓蘋醫科開展股權合作事項的相關公告,但同時表示,相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目前長城集團沒有出讓控制權的計劃,永新華、科諾森、桓蘋醫科也未表示謀求長城集團控制權的意向。
扣非凈利十年九虧
公開資料顯示,天目藥業創建于1958年的“天目山人民公社國藥場”,1993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是杭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國第一家中藥制劑上市企業。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為藥品及相關保健品的銷售,主要產品有薄荷腦、河車大造膠囊、珍珠明目滴眼液、薄荷素油、復方鮮竹瀝液等。
但近年來,天目藥業的經營情況一直堪憂。自2009年以來,營業收入起伏較大,凈利潤一直維持“大虧損、小盈利”狀態,扣非凈利潤更是10年出現9次虧損,僅2014年獲得252萬元的扣非凈利潤。
與此同時,天目藥業的資產負債率卻一直攀升,數據顯示,2010-2011年,天目藥業的資產負債率維持在50%上下。但此后,資產負債率不斷攀升,從2012年的67.7%逐年上升到2018年的80.27%。此外,2010年至今,天目藥業重組7次,全部以失敗告終。
今年一季度,天目藥業實現營收7571萬元,同比減少16.23%,凈利潤虧損187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330萬元,并預計,本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末的累計凈利潤可能為虧損,原因是非經常性收益同比大幅減少。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