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08:33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應尤佳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8月以來,混合型基金的平均發行規模僅為2.53億元,創今年以來新低,唯一一只普通股票型產品的成立規模只有3.3億份。
8月以來,權益類基金發行越來越困難。統計顯示,混合型新基金發行規模創下新低,不少產品為達到成立門檻不斷延期銷售。
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混合型基金的平均發行規模僅為2.53億元,創今年以來新低,唯一一只普通股票型產品的成立規模只有3.3億份。如果進一步細分統計普通股票型基金、混合偏股型基金以及股票型QDII基金,這些8月以來成立的主動權益基金平均規模僅2.96億份。
今年以來,權益類基金的成立規模低點出現在2月。受年初權益市場低迷和春節因素影響,今年2月混合型基金的平均發行規模僅2.89億份,股票型基金的平均發行規模僅2.04億份,可謂在“成立線”附近徘徊。但隨后,權益市場出現一波陽春行情,相關基金成立規模逐步擴大,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規模一度提升至近10億元,可隨著陽春行情結束,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規模又逐步減少,并于近期再度陷入低迷。
實際上,自8月以來,主動權益類產品在發行市場中的占比已經很小。在成立的39只產品中(各份額合并計算),僅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和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債券類產品則多達23只。有基金公司銷售人員表示,由于權益類產品太不好賣,現在有些渠道都不再推薦。
相比之下,被動權益類產品的發行情況略好。8月以來,共有4只ETF及聯接產品成立,4只產品的平均發行份額達10億份,其中博時中證500ETF募得27億份。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多家公司紛紛大力布局指數基金尤其是ETF,并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與精力,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存在大量ETF換購的需求,這可能是近來ETF平均發行規模好于主動權益類產品的原因。
“新基金發行主要取決于渠道和市場表現。現在市場各方面的擔憂因素偏多,對投資情緒的影響非常明顯。”上海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分析,與此同時,現在很多渠道對新產品發行的興趣減弱。現在新基金發行的合作半徑越來越小。
劉亦千表示,從前基金公司發什么產品,渠道就推什么產品,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渠道要選擇優秀的基金經理和優秀的產品。他分析,對銀行而言,如果渠道并不太認可產品,就可能出現只托管、只代銷但不主動銷售的情況,而那些受到渠道認可的產品,照樣可以賣得很好。從這個角度而言,現在基金產品銷量的明顯分化也與渠道的取舍相關,是渠道適應客戶偏好的體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