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9 08:23 | 來源:中新經緯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而同一時期,周黑鴨的收入增長1.8%,凈利潤卻大幅下滑32.4%。業內人士指出,周黑鴨業績掉隊,或與公司的銷售模式有關。
周黑鴨上半年凈利下滑三成、還關了117家店,都是直營惹的禍?
8月27日晚,周黑鴨發布2019年半年報,在收入僅增長1.8%的同時,凈利潤大幅下滑32.4%。此外,今年上半年,周黑鴨已調整關閉117間自營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并稱為“鴨脖三巨頭”的絕味食品、煌上煌業績卻均表現亮眼。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絕味食品、煌上煌的營收分別增長19.42%、13.15%;凈利潤分別增長25.81%、23.15%。
曾被認為是鴨脖界“扛把子”的周黑鴨,為什么從巨頭行列中掉隊了?
文 | 閆淑鑫
01半年關店117間
據周黑鴨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收入16.2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實現凈利潤2.2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2.4%。具體來看,鴨及鴨副產品實現收入14.20億元,占比87.3%;鹵制蔬菜等其他產品實現收入2.06億元,占比12.7%。
至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周黑鴨在業績預告中曾解釋稱,主要是受到門店經營利潤率下跌、原材料成本上漲導致毛利率減少、部分工廠投產帶來折舊及能耗等成本上升、門店租金增長等因素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周黑鴨調整關閉117間自營門店,而原因則包括經營效益不佳、市政改造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周黑鴨共有自營門店1255間,覆蓋中國17個省份及直轄市內的96個城市。
中新經緯(微信號:jwview)注意到,2019年上半年,在交通樞紐(如機場、火車站等)布局自營門店仍是周黑鴨的策略重點。據了解,截至2019年6月30日,在周黑鴨經營的所有自營門店中,362間為交通樞紐門店,該部分的收入占比約達40.1%。
周黑鴨在半年報中提到,受上游供需關系變化、消費者習慣快速轉變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品牌品類迭代等因素的影響,休閑鹵制品行業呈現出空前劇烈的競爭格局。
“在線上,全品類休閑零食品牌紛紛進入鹵制品賽道,通過低價策略加入競爭;而在線下,不斷涌現出新興的區域性、長尾鹵制品零食品牌促使消費者進一步分流。此外,由于非洲豬瘟等因素導致肉類蛋白上游供需關系緊張,在交通樞紐、商圈等客流量大的區域面臨熱點鋪位的激烈爭奪,均是中國現階段休閑鹵制品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周黑鴨在半年報中如是說。
02掉隊“鴨脖三巨頭”?
據了解,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在業內有著“鴨脖三巨頭”之稱。沙利文數據顯示,以中國2017年休閑鹵制品行業的零售價值為基礎,前五家市場占有率僅為20%,而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的占比分別8.9%、5.5%、2.6%。
▲資料圖 中新經緯閆淑鑫攝
然而,從當前的業績表現來看,周黑鴨正在從“鴨脖三巨頭”中掉隊。
近日,煌上煌、絕味食品也相繼發布了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煌上煌實現營業收入11.69億元,同比增長13.15%;實現凈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23.15%。
絕味食品的業績也在穩步增長。據絕味食品8月27日晚發布的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90億元,同比增長19.42%;實現凈利潤3.96億元,同比增長25.81%。
而同一時期,周黑鴨的收入增長1.8%,凈利潤卻大幅下滑32.4%。業內人士指出,周黑鴨業績掉隊,或與公司的銷售模式有關。
中新經緯梳理發現,絕味食品主要采用“以直營連鎖為引導、加盟連鎖為主體”的銷售模式,主營業務收入 90%以上來源于加盟渠道的產品銷售;煌上煌的主要經營模式涵蓋了直營連鎖、特許經營連鎖和經銷售商三種經營模式;而周黑鴨則主要以自營為主。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周黑鴨自營門店的收入為14.03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達86.3%。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提到,直營模式使得周黑鴨的擴張成本較高,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企業利潤。
“直營模式有利有弊,‘利’在于食品安全可控,‘弊’在于擴張速度慢、成本高。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周黑鴨的直營模式是弊大于利的。此外,周黑鴨的門店較為集中,消費者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以至于其單店營收和利潤并不理想。”朱丹蓬表示。
周黑鴨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公司在半年報中透露,接下來的業務策略將聚焦在利用特許經營模式進一步滲透現有市場及策略性擴展至新地區、探索多元分銷渠道、加強產品創新等方面。
不過,周黑鴨上述舉措能否刺激其業績增長,還有待市場考驗。
(實習生楊佳泓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陳志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