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 11:2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俠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金科子公司前輩陷虧損
銀行金融科技投入產出半年考:新兵斥巨資 “前輩”陷虧損
金融科技的火熱在銀行半年報中再一次得到體現。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國有大行中報合計提及金融科技超過60次,而更多銀行加大了對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其中,平安銀行上半年IT資本性支出同比增長超三成,招商銀行同比增長超六成。不過在銀行不斷加碼金融科技布局的同時,最早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數金”)卻陷入凈利潤虧損1.67億元的泥潭。
金科子公司前輩陷虧損
金融科技已成為各家銀行半年報的高頻詞匯和聚焦點。據統計,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在2019年半年報中提及金融科技的數量分別是10次、8次、7次、17次、13次和9次。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提及次數最多,共32次;華夏銀行、平安銀行也分別提及11次、8次之多。
除了頻繁提及外,銀行對于金融科技領域的重視更體現在科技子公司的加速布局上。今年以來,已有工商銀行、北京銀行、中國銀行3家銀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陸續開業。還有多家銀行正在推進籌備事項,交通銀行副行長殷久勇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為加速智慧化轉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建立。如果順利落地,交通銀行將成為第四家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國有大行。
作為銀行轉型的關鍵力量,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經營業績也頗受期待。根據高偉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8月23日發布的公告,興業數金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浮出水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興業數金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6788.37萬元,凈利潤虧損1.67億元;而該公司去年全年為盈利狀態,去年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3.17億元,凈利潤達到1840.09萬元。從資產規模來看,興業數金出現“縮表”,截至6月末,未經審計的資產總額3.74億元,較上年末經審計的4.926億元下降24.04%;負債總額1.1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5.93%。
而興業數金的大股東興業銀行在2018年年報和2019年半年報中,并未對其經營業績進行披露。對于凈利潤虧損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多次聯系興業數金,但截至發稿電話均無人接聽。
其他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或因成立時間較晚,銀行財報中并未對業績進行披露,不過各家銀行都在半年報中曬出了上半年金融科技領域的成果。例如,建設銀行中報顯示,建設一體化協同研發平臺,上半年共受理需求3257項,同比增長164%;需求投產速度加快,審批時間縮短53%,投產版本3116個,同比增長48%。工商銀行半年報稱,在雄安新區成立工銀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和西安增設軟件開發中心研發分部,進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組織布局。中國銀行表示,完成中銀金融科技有限公司設立,積極推動5G、物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實踐。
分析人士指出,創立初期,人員團隊、業務、系統尚不成熟,出現虧損也屬正常,關鍵是何時能夠調整過來,結合各自的優勢和資源,形成盈利能力,這是考驗各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問題。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鑫也表示,搞科技本身就是個燒錢的事,衡量科技企業不能簡單地以現階段的盈利來衡量,重要的是資本市場是否認可,而銀行成立科技公司還要考慮科技投入如何和自身業務有效結合。
科技投入占比有待提升
從銀行中報來看,不少銀行已將發展金融科技列入戰略規劃,并不斷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力度。
例如,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明確量化了金融科技資金投入情況,其中招商銀行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36.33億元,同比增長63.87%,是營業收入的2.81%;截至6月末,全行累計申報金融科技創新項目1601個,累計立項1169個,其中500個項目已投產上線。平安銀行上半年IT資本性支出及費用合計同比增長36.9%,線下持續復制推廣“輕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的零售新門店,截至2019年6月末,全國已開業211家新門店。
不僅股份制銀行重視科技投入,國有大行也是如此。殷久勇表示,交通銀行將加大科技投入在營業支出中的占比,要從5%提高到10%。其他國有大行雖然沒有公布金融科技的具體投入情況,但都在半年報中對金融科技表示出重視。如,建設銀行表示,將持續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投入的力度,重點支持智慧金融技術能力應用研發,夯實災備和云基礎設施環境建設;農業銀行中報顯示,將加大金融科技創新力度,著力推進新一代數字化IT平臺建設。
從銀行業整體來看,金融科技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銀保監會日前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銀行對科技總投入同比增長13%,信息科技人員同比增長近10%。一些股份制銀行科技人員同比增長超過20%,科技人員占比超過4%;一些互聯網民營銀行科技人員占比超過了35%。
分析人士指出,通過近兩年的年報、半年報不難看出,各行對科技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在不斷加大,這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不過,落地到具體的場景、產品和服務中有待觀察。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詩強認為,部分銀行半年報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說明它們意識到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但是,強調金融科技投入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股價。與互聯網金融巨頭相比,絕大部分商業銀行投入依然不足,難以與巨頭抗衡,用戶依然流失嚴重。
李鑫也表示,國內銀行與國際銀行在科技投入力度上的差距還是很大的,2018年摩根大通在數字化方面預算109億美元,占前一年營收的近1/10,占利潤的近一半;花旗科技方面預算的82.5億美元,占成本預算20%。國內商業銀行目前科技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過1%-2%,招商銀行也不到3%,未來實際上投入空間仍然很大。
加強復合型人才建設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建設,在技術推動金融機構加速轉型的同時,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應提上日程。
各家銀行半年報中都提出加強金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如交通銀行中報顯示,該行啟動“金融科技萬人計劃”工程,重點招募IT研發、大數據管理、系統網絡和信息安全等人才;并推出“FINTECH管培生”工程,定位金融科技領域中高端人才。郵儲銀行表示,制定了兩年科技隊伍建設目標計劃,2019年末總行信息科技隊伍規模翻一番,2020年末全行信息科技隊伍規模翻一番。農業銀行副行長蔡東在業績發布會上透露,該行總分行層面組建了1000人的科技項目經理隊伍,同時還結合大數據分析應用需要,組建了一支450人的數據分析師隊伍。
股份制銀行中,中信銀行總行上半年末在崗自有科技人員突破1000人大關;興業銀行表示,未來將逐步提高科技人員占比,在2021年底實現集團科技研發人員占比超過4%;平安銀行中報提出人才引領作用,加快多元化的“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團隊建設。
而人才招聘也是銀行投入的重點之一。近期不少銀行仍在大肆招兵買馬,農業銀行近日發布招聘公告稱,總行研發中心將校園招聘軟件研發崗和測試開發崗共650人。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也都在招聘金融科技人才。此外,北京商報記者在BOSS直聘網站中看到某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招聘職位有9個,且都是偏技術類人才。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看來,所謂人才投入不僅僅是招幾個人的問題,包括人才才能的發揮、人才的培養、人才的考核和晉升,都是考驗銀行實力的問題。針對金融科技轉型,建議循序漸進,從最容易成功的領域開始切入,從存在優勢和擅長的領域開始嘗試轉型,爭取到包括股東和監管部門的認可,再逐步擴大轉型范圍,用一個個小的成果積累成一個大的勝利,最終實現全面的升級。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