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 11:02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市公司股東股份換購成為其重要助推因素。這一現象今年以來并不鮮見。同時,出現股份換購的部分ETF份額在成立后出現份額減少。
ETF又出大新聞了!
21日,博時、嘉實、廣發、富國旗下央企創新驅動ETF紛紛宣布成立,合計規模達到406.87億元!其規模足以載入A股ETF基金發行史冊。
上市公司股東股份換購成為其重要助推因素。這一現象今年以來并不鮮見。同時,出現股份換購的部分ETF份額在成立后出現份額減少。
業內人士指出,相關ETF份額減少并不代表其投資價值受到影響。事實上,上半年部分長線資金持續布局A股ETF。同時,若ETF出現股份超比例換購,將考驗基金經理的擇時調倉能力。
成立規模“躺贏”
9月21日,廣發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富國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博時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嘉實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一齊發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
這4只ETF有多牛?總募集份額達406.87億份!其中,博時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嘉實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的募集份額均突破100億份,分別達到132.50億份和167.35億份——在A股ETF發行史上,發行份額超過100億份的此前只有6只。
從戶均認購份額看,4只央企創新驅動ETF戶均認購份額均超過100萬份,其中,博時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戶均認購份額甚至達到了847.32萬份。
超高的戶均發行份額背后必有“金主”支持,這其中上市公司股東股份換購成為重要助推因素。
據中國建筑(5.50 -0.18%,診股)9月19日晚間公告,大家人壽在9月18日減持中國建筑股票10.38億股,其中約4.15億股中國建筑股份換購成了博時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3.11億股換購成了嘉實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3.11億股換購了廣發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基金份額。按5.81元的換購價格計算,大家人壽此番為3只央企創新驅動ETF募集的“貢獻”金額達60.3億元。
大家人壽出“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人壽換購ETF時或出現了超比例換購。
根據相關公告數據折算,大家人壽換購博時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嘉實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廣發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時折算后金額分別為24.11億份、18.07億份、18.07億份,約占基金份額比例分別為14.41%、13.64%、20.83%。
但是,中國建筑并不在ETF所跟蹤的中證央企創新驅動指數前十大權重股中,該指數的第十大權重股中國石油(6.28 +0.00%,診股)權重僅為2.48%。粗略對比可知,大家人壽換購ETF時,所提供的中國建筑股份比例,明顯超過中國建筑在指數中的比例。
從過往經驗看,若相關ETF在認購期出現股份超比例換購,或可能對建倉期帶來一定影響。
公募基金2018年四季報顯示,處在建倉期的博時央調ETF、華夏央調ETF、銀華央調ETF大幅超配中國石油和中國中車(7.58 -0.26%,診股)。報告期內,華夏央調ETF跑輸基準11.79個百分點,博時央調ETF跑輸基準12.53個百分點,銀華央調ETF跑輸基準5.04個百分點。
某公募人士表示,上市公司股東超比例換購ETF帶來的影響不可一概而論。因為換購股票的市場表現,可能比整個指數跑得好,也可能比整個指數跑得差,也有可能階段性跑得好、階段性跑得差,這就考驗基金經理的調倉能力。如果全是現金認購,就考察基金經理的擇時建倉能力;如果一開始就有股票換購,就要考驗基金經理對換購股票和整個指數的擇時調倉能力。
換購后,這些ETF份額減少
今年以來,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換購ETF基金份額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
三七互娛(19.29 +2.88%,診股)換購銀華MSCI中國ETF;
中興通訊(34.93 +3.68%,診股)、中國石油換購工銀瑞信滬深300ETF;
先導智能(36.71 +10.01%,診股)、光環新網(20.74 +0.53%,診股)換購富國創業板ETF、華夏創成長ETF;
強力新材(13.73 +1.33%,診股)、辰安科技(41.76 -0.14%,診股)換購華夏創藍籌ETF;
中航沈飛(33.40 +0.03%,診股)、中航資本(4.81 +0.00%,診股)、中航飛機(16.63 +0.36%,診股)、中航機電(6.70 +0.45%,診股)等換購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
浩云科技(8.38 +0.96%,診股)、長亮科技(21.77 +5.27%,診股)換購國泰中證計算機ETF;
萬科A(26.29 +0.54%,診股)換購平安中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主題ETF等等。
在2018年,還有中國石油等股東換購博時基金、華夏基金和銀華基金發行的央企結構調整ETF,此舉同樣令3只央企結構調整ETF躋身A股ETF發行份額前列。
如果說上市公司股東用股份換購ETF意味著減持,那么換購成ETF是否意味著短期內將減持ETF完成最終套現?從過往ETF看,一些ETF份額確實出現了減少。
業內人士指出,出現換購的ETF份額減少并不代表其投資價值受到影響。事實上,上半年部分長線資金持續布局A股ETF。
數據顯示,在可統計的130只ETF中,上半年仍有73只ETF得到機構投資者的增持,占比達56.15%,機構投資者合計增持85.73億份。其中,國壽安保滬深300ETF被增持40.13億份,易方達創業板ETF、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份額均被增持超過10億份。
哪些機構投資者在大舉買入ETF?從半年報數據看,匯金、保險資金等長線資金成為主力。
以易方達創業板ETF為例,上半年中國人壽(28.62 -0.03%,診股)大舉增持16.45億份,華夏人壽保險自有資金增持1.91億份,中央匯金公司則以3.76億份新進前十大持有人。此外,嘉實滬深300ETF上半年也遭到中央匯金公司的增持,增持份額達2.73億份;中國人壽保險以7.68億份的持有量成為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第一大持有人,中信證券(23.13 +0.70%,診股)也以0.96億份的持有量進入前十大持有人名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