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02:3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阮曉琴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伯朗特2014年掛牌新三板,主要產品有機械手及機器人。2017年3月,公司在2016年年報中披露,從2016年12月開始,國內銷售模式逐步以應用商銷售為主。其后,伯朗特的2017年度、2018年度財務報告都被全國股轉公司問詢。
伯朗特2016年在機器人行業開創了應用商模式,引入給應用商終端授信經銷公司產品的制度,公司規模由此取得了較快增長。然而,伯朗特的財報也因此連年收到全國股轉公司的問詢函,問詢都圍繞應用商模式展開,反復詢問伯朗特的應收賬款、現金流和風控等問題。伯朗特2019年半年報毫無例外地又一次被問詢。
商業模式創新引持續關注
全國股轉公司對伯朗特的2019年半年報問詢函關注了兩點。第一是應收賬款及銷售回款。2019年上半年,伯朗特在境內的銷售模式全部為應用商銷售。全國股轉公司追問,應用商模式下,公司銷售商品是否發生過銷售退回、收入沖減等情況,公司與應用商就銷售退回達成的相關約定如何;對應用商放寬信用政策的合理性,信用政策的改變是否對銷售回款造成不利影響,報告期末減值損失計提是否充分等;公司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現金比率的具體措施。
第二是擬募集資金與公司業務規模匹配性。根據伯朗特終止的2018年股票發行方案,公司擬募集資金11億元用于40萬臺六自由度工業機器人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推進項目。伯朗特預測,2018年至2022年公司工業機器人的銷量分別為0.5萬臺、2.5萬臺、7萬臺、10萬臺和20萬臺。而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伯朗特銷售工業機器人僅為2527臺。
這并不是全國股轉公司第一次關注伯朗特。伯朗特2014年掛牌新三板,主要產品有機械手及機器人。2017年3月,公司在2016年年報中披露,從2016年12月開始,國內銷售模式逐步以應用商銷售為主。其后,伯朗特的2017年度、2018年度財務報告都被全國股轉公司問詢。
2017年,伯朗特營業收入為3.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3.34%,其中,應用商渠道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72.07%,應用商銷售渠道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較上年增加了36.74個百分點。當年,針對應用商的授信制度、返點制度、出貨獎勵制度,收入增長及應用商模式、應收賬款等,全國股轉公司對伯朗特進行了問詢。
對于2018年年報,全國股轉公司問詢了伯朗特當年對應用商授信上限大幅提高的合理性、風控制度、貨款逾期和訴訟糾紛問題。
授信最高達2400萬元
伯朗特開創的機器人應用商模式,何以受到監管部門持續不斷的關注?
伯朗特披露,2016年度,公司新增的主要核心競爭優勢是在輕資產、重資本運作模式下采用雙輪驅動:應用商模式和榮造資本模式。
伯朗特總結了應用商模式的幾個特點:每個應用商都是伯朗特終端客戶;如應用商擔保資料齊全,可以給應用商季度授信;給應用商季度、年度返點,最高返點可以達到20%,返點返的是機器人和機械手。公司稱,此舉是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營銷理念導入機器人領域,吸引更多的行業人員加入伯朗特公司銷售隊伍。
在應用商模式下,應用商2017年可獲得伯朗特20萬元至600萬元不等的授信額度;2018年可以獲得20萬元至2400萬元不等的授信額度。但是,如果應用商不能及時支付到期貨款,逾期超過7天的,公司立即啟動法律程序。
伯朗特的回復函顯示,2018年,伯朗特173個應用商中,149個申請了授信,平均授信額度為298.98萬元。2018年,伯朗特貨款逾期額為1009萬元,當年末為452萬元,占營業收入的1.16%。
業內人士認為,伯朗特給下游應用商的授信額度合計高達4.45億元,其應用商模式的最大風險在于應用商的機器人產品能否順利實現銷售,如果賣得不好,機器人產品大量積壓的話,不能及時回款的風險將由應用商傳導至伯朗特。在財務指標上,伯朗特的應收賬款、現金流和貨款逾期都會有所異常,包括退貨導致的庫存。這也是全國股轉公司一直盯著伯朗特的原因。
行業大背景對伯朗特并不利。行業權威研究機構高工鋰電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增速從上一年的58.62%降至14.97%。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預測,未來2年工業機器人仍將保持2018年的增速。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伯朗特營業收入為2.38億元,存貨為5143萬元。6月末,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為2.07億元,貨幣資金為2.58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為2.13億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