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8 03:4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黃曉琴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中國人保成立于1949年10月份,是新中國保險事業締造者和開拓者,當之無愧的“共和國保險業長子”。繆建民在今年年初的業績發布會上,這樣總結人保的優勢和劣勢:人保作為老牌險企,優勢在于品牌和機構網絡,劣勢在于市場化機制和科技賦能。
“我們上有中央賦予的重任,下有系統員工干部的殷切期盼,中有行業內外競爭者咄咄逼人的進攻,要有一種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深刻認識到推動集團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增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在公司內部講話時這樣說。
中國人保交出的上半年業績單十分亮眼:集團盈利155億元,同比大增近六成。旗下財險、壽險、健康險3家主要子公司盈利都創出近12年來的最好水平,其中壽險和健康險的盈利能力創歷史新高。這也是“3411工程”穩步實施一年后,交出的靚麗答卷。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起點,中國正步入改革開放深水區、經濟升級換擋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與共和國同齡的中國人保也踏上推進“3411工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新征程。
轉型核心綱領:“3411工程”
中國人保成立于1949年10月份,是新中國保險事業締造者和開拓者,當之無愧的“共和國保險業長子”。繆建民在今年年初的業績發布會上,這樣總結人保的優勢和劣勢:人保作為老牌險企,優勢在于品牌和機構網絡,劣勢在于市場化機制和科技賦能。
從中國人保三大核心業務板塊市場份額來看,2016年、2017年、2018年人保財險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3.5%、33.1%、33%;人保壽險市場占有率分別為4.8%、4.1%、3.6%;人保健康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1%、0.7%、0.6%。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雖然近三年最為核心的財險業務市場份額下滑幅度微乎其微,但市場份額增速也顯示出些許疲態。
面對這一境況,中國人保于2018年提出了宏大的“3411工程”:“3”是推動人保財險、人保壽險和人保健康3家保險子公司轉型;“4”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數字化戰略、一體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等4大戰略;第一個“1”是打好1場中心城市攻堅戰和縣域市場保衛戰,第二個“1”是守住1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3411工程”成為繆建民主政中國人保之后最核心的施政綱領,為中國人保以及旗下子公司的發展都指明了方向。自2018年“3411工程”落地以來,已一年有余,其在財險業務、壽險業務、健康險業務等主要業務領域都已經開始凸顯成效。
財險牽住公司轉型“牛鼻子”
非車業務占比逼近50%
財險業務轉型在“3411工程”中首當其沖。
目前中國人保旗下包括人保財險,人保資產、人保壽險,人保健康等13家子公司。其中,人保財險是人保集團最核心的資產。據記者統計,2018年人保財險的凈利潤、凈資產約占集團總數93%、77%。因此,財險業務轉型可謂牽住中國人保轉型的“牛鼻子”。
“年初集團對人保財險提出了兩個融合和‘十項重點’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變革商業模式,通過兩個融合優化公司業務結構。從上半年結果來看,已取得初步成效。車險業務占比為54%,非車險比例達到46%,這個業務結構將隨著改革的深化進一步優化。車險業務方面,由于新車銷售量下降,其業務量有所下降,而非車險領域發展空間非常大。”人保集團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謝一群如是說。
具體來看,謝一群向記者表示,在農險方面,公司通過“提標、擴面、增品、創新”,著力推動業務向高質量發展轉型。農網的發展還是不錯的,目前有協保人員37萬人,也是兩個融合的重要領域。今年上半年,公司通過農網收入保費422億元,其中,商業險達234億元,占比已超過50%。
企財險方面,謝一群提到,隨著公司商非政策推動、新產品持續發力,預計下半年業務保持一定增長。從盈利方面看,上半年還不錯。此外,公司將加大防災防損工作力度,加強風險管控,盡可能降低大災損失,堅持有效益發展。而“責任險方面,公司也將加快拓展雇主責任險、安全生產責任險等重點業務,抓住機遇。”
“人保財險目前是國內歷史最悠久、業務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型國有財產保險公司,穩居亞洲產險公司第一、全球單一品牌產險公司第二。目前,公司與多個大型國有企業團體客戶保持良好關系,獨家或首席承保了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集團的企財險業務,及多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自有資產統保項目。”東吳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顯示。
壽險向高質量轉型:
“砍掉”不賺錢保費
壽險業務轉型的主要方向是調整業務結構,向個險轉型。
正如人保壽險總裁傅安平所說:“上半年人保壽險根據“3411工程”的要求,大力推進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我們主動壓縮規模保費100多億元。因此,盡管今年保費規模增長只有1.4%,但因為結構調整,首年期交保費增長22%,十年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65.8%。主要是根據高質量發展轉型要求主動做出的業務調整。”
對于壽險業務的核心發展策略,繆建民說得更為直接:“說通俗一點,賺錢的保費多發展,不賺錢的保費砍掉了,所以雖然整個規模保費增長不明顯,但是業務質量大幅提升。”
“盡管集團以產險為主,并不意味著我們不重視壽險和健康險,恰恰相反,我們認為壽險和健康險發展潛力更大,今年上半年壽險健康險加起來對集團的利潤貢獻已超過17%,我們希望壽險和健康險加快發展,在價值和利潤貢獻方面,在將來能與財險相匹配。”繆建民對于壽險業務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華創證券非銀金融團隊認為,隨著監管收緊,2019年有望打開盈利空間且市場份額料將進一步向中國人保等龍頭險企集中。另外,人保人身險業務結構有明顯的優化,價值實現快速增長。
“保險+科技+服務”模式:
行則將至做則必成
除壽險、健康險之外,科技、“數字化”也是“3411工程”的重點。
繆建民認為,科技水平的高低、科技應用與賦能水平的高低,是保險商業模式變革的核心與靈魂。“國企有個特點,硬件搞得很‘硬’,軟件很‘軟’。但是,我們人保硬件也不夠“硬”。因此,要通過數字化戰略,補短板、強弱項、優化體驗,激活數據資產,打破信息孤島。”
為此,中國人保提出了““保險+科技+服務”商業模式,在強化科技賦能的基礎上,以保險服務延伸提升核心競爭力。去年以來,其科技轉型動作頻頻,并提出兩個戰略目標:到2022年,躋身國內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前列;到2025年,躋身國際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前列。
科技賦能的成果也逐步顯現:大數據精準營銷“子彈計劃”帶動增量保費20億元;集團層面首個面向客戶的“中國人保”APP上線運行,截至6月底安裝量突破500萬,平臺月活用戶70萬;“人保e通”累計用戶數達42.3萬人,出單保費88.1億元;“車主惠”APP月活人數12.8萬人……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傳統企業擁抱技術變革的新活力。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繆建民說,“下半年,集團面臨的改革發展任務還十分艱巨。2019年是中國人保全面推進向高質量發展轉型‘3411工程’的關鍵一年,人保將以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集團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以優異的改革發展成績獻禮祖國七十歲華誕!為中國人保七十歲慶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