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1 10:47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見習記者 李 正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談及對哪些問詢問題更加關注時,李想對記者表示,從整體上看,最關注的是企業的行業方向是否符合未來國家發展戰略。
編者按:近期,河南省和湖南省都有首家沖擊科創板的企業過會,知識付費領域也首次出現沖擊科創板的企業。同時,上交所對企業的問詢仍非常重視,也有遭暫緩審議的企業出現。鑒于此,本期專刊聚焦科創板開市三個月,進行相關解讀。
見習記者 李 正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20日,成功登陸科創板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從7月22日開板時的25家增長到了34家。而隨著科創板上市公司不斷增加,科創板后備力量也十分充足。
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20日,共有164家企業進入科創板發行上市排隊審核,按審核狀態來看,其中已受理9家、已問詢69家、通過7家、提交注冊9家、注冊結果56家、中止2家、終止12家。可以看出,大部分排隊企業的申報工作,正停留在回復上交所問詢的環節上。
問詢問題多達上百個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相關規定,“申請股票首次發行上市的 ,本所自受理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之日起三個月內出具同意發行上市的審核意見或者作出終止發行上市審核的決定,但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回復本所審核問詢的時間不計算在內。發行人及其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回復本所審核問詢的時間總計不超過三個月”。
北京勻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李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審核工作中,問詢工作的重要程度很高,基本上一家擬登陸企業要經過三輪問詢,嚴格程度可見一斑。
“第一輪主要關注擬登陸公司的整體情況,第二輪可能會聚焦企業的業務狀況及預期風險,第三輪會重點關注企業的重大事項等。”李想表示,雖然有時上交所對一家待審公司,僅一輪問詢的問題就多達一兩百個,但將問題歸類后可以看出,核心內容主要圍繞幾點,一是公司股權結構是否清晰,二是公司的經營業務及核心技術,三是公司管理層人員變動等情況,四是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問題。
在談及對哪些問詢問題更加關注時,李想對記者表示,從整體上看,最關注的是企業的行業方向是否符合未來國家發展戰略。從局部來看,最關注的是企業的財務問題。此外,作為技術類企業,能否憑借技術創新持續擴大企業的市場規模,從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值得關注。
投資者關注核心技術問題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名機構投資者,更加關注科創板申報公司的核心技術及自主研發能力。
“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核心資產是科研實力,如果沒有了這個核心資產,那么科創板上市公司就和其他板塊的上市公司沒有區別了。”沈萌分析道。
對于上交所問詢關注的內容,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的實力、風格以及研發投入與其大股東息息相關,企業大股東的身份、地位以及結構可能會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走向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問詢內容聚焦在股東身上,是對企業基本面的判斷。
“作為科創板來講,掛牌公司應該具備高科技研發能力或者有很強的研發團隊,從這個角度來看,被審核企業的經營業務及核心技術必然是科創板審核的重要內容,是對企業科創屬性的一項重要判斷。”董登新認為,財務信息方面的問詢主要是審核企業的真實性,根據企業的財務信息,發現企業業務上的可持續性、成長性,也可以根據企業財務信息來判斷其經營的真實性、邏輯性和完整性。
據了解,由于上交所對科創板申報企業規定了問詢回復時限,截至目前,部分被問詢企業的剩余回復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甚至有部分企業正在等待著審核的終止。
對此,沈萌表示,部分申報科創板企業回復上交所問詢的效率如此之低,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存在問題,同時,隨著近期科創板上市門檻的逐步清晰,很多企業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法符合登陸條件,或者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調整,所以回復速度會很慢。
董登新認為,問詢或戳中了這部分科創板申報企業的要害或薄弱環節,才使得企業不得不對問詢回復緩慢。“如果企業在問詢內容方面沒有任何問題,我相信其回復問詢的速度會是非常快的,因為登陸科創板對公司而言,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他們會非常重視。”董登新認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