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08:5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馬婧妤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我國經濟面臨新舊動能轉換,新業態加速布局、新興產業集群不斷涌現,創新正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資本市場承擔著加強對中小企業服務、支持力度的責任。
經過29年發展,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建立、完善,獲得資本市場支持的企業范圍不斷擴大,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新三板在拓寬資本市場的覆蓋面、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經過近7年發展,市場結構及企業需求發生變化,參與度下滑、融資并購功能下降、交易活躍度不足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當前階段,圍繞“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總體目標,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步入了提質增效的發展階段,著力優化供給、推進關鍵制度創新、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更好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是新時期資本市場的核心任務。補齊多層次市場體系短板、以問題為導向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則是其中應有之意。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無論從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整體考慮,還是從解決市場突出問題、給予企業適應性更強的資本市場制度供給的微觀層面考慮,都需要加快推動新三板改革。
首先,我國經濟面臨新舊動能轉換,新業態加速布局、新興產業集群不斷涌現,創新正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資本市場承擔著加強對中小企業服務、支持力度的責任。目前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主板、創業板和科創板的主要服務對象仍是大中型企業,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增強。
其次,新三板經過近7年發展,市場結構和企業需求都已發生很大變化,掛牌公司多元化、差異化的特征愈發突出,迫切需要跟進差異化的制度安排。與此同時,市場交易不活躍、定價功能不完善等問題一直客觀存在,新三板的投融資生態亟待激活。
具體而言,一是新三板已出現了一批市場認可度較高、風險較低的優質公司,亟須提升融資效率,優化融資方式;二是掛牌的9200余家企業和投資者的需求日趨多元,需要更精細化的市場分層管理,更多元的交易方式,更完善的公司監管和服務體系;三是融資需求的增加也要求投資供給側進行調整,投資與融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目前新三板合格投資人數量較少、類型單一,無法充分滿足企業的直接融資需求。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屢次針對新三板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今年9月,證監會形成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提出“深改12條”,明確要“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加快新三板改革”。
資深專家判斷,當前新三板已經具備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法律基礎、制度規則基礎、企業基礎、風控能力基礎和技術基礎,加快推出新三板綜合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