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09:2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召開的“戰略發展專委會2019年度第一次會議”上,10家大中型保險資管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便形成一致共識: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凸顯,保險資金將發揮長期資金優勢和機構投資者作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10月21日,證監會主持召開社保基金和部分保險機構負責人座談會,會上圍繞加快資本市場改革、引導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聽取意見建議。
有大型保險機構表示,看好A股中長期投資價值,愿抓住機遇、加快布局,支持高質量上市公司的融資需求。
期待“愿意來、留得住”
座談會提到,證監會將著力構建中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
有參會保險機構負責人表示,座談會上提到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十分符合長期資金的期望,增強了保險機構參與資本市場的信心。
一位保險機構投資總監表示,保險機構追求絕對收益,每年設立的投資收益目標十分穩健,在考核上沒有那么看重短期,因此投資心態也相對穩定,有力量與其他的機構投資者一起,合力完善資本市場生態。
他建言,當前應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揮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讓市場有明確預期,讓各類參與者有公平交易的機會。
另外,他還強調,增強政策行為的可預期性和穩定性,對長期資金來說十分重要,預期穩定才能“留得住”。
適時增配權益類資產
正如會議上所言,保險機構深度參與資本市場的潛力巨大。
今年年初,在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召開的“戰略發展專委會2019年度第一次會議”上,10家大中型保險資管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便形成一致共識: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價值凸顯,保險資金將發揮長期資金優勢和機構投資者作用,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幾個月過去了,這一共識仍然存在。某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總裁表示,去年底,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提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五大舉措,改革進入了一磚一瓦的實施階段,嚴格退市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執行,進一步規范市場交易監管行為,將積極引導更多長期資金入市投資。他表示,公司愿抓住機遇、加快布局,支持高質量上市公司融資需求,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貢獻力量。
華東一家保險資管機構總經理表示,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對于保險資金而言,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有長期股權投資的需求,目前應該說是較好的配置時機。
某大型保險資管高管稱,公開市場權益投資是保險資金配置中必不可少的領域,公司一直從長期投資的角度在投資股票和股票基金,并根據上市公司質量和估值水平適時增加配置水平。今年經歷了前期的上漲后,目前看估值處于中等偏低水平,公司會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尋找機會。
另據記者了解,一些新成立的壽險公司在綜合分析各類資產趨勢后,也看好股市機會,自今年起逐步增加了對股市的投資。
險資入市比例尚有限制
截至今年8月末,保險資金投資股票和基金2.23萬億,占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的12.7%。過去幾年,不管市場如何波動,保險資金參與股市的整體倉位維持在10%-14%之間。
今年以來,市場上傳出保險資金投資股市的上限可能由30%提高到40%的聲音,據此理論上會給市場帶來近萬億的增量資金。銀保監會回應表示,正在研究提高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監管比例事宜。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除了市場景氣度、投資比例限制外,償付能力監管方面的規定是影響保險機構入市比例的客觀原因。為了促進保險機構穩健經營,在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償二代”下,股票和權益類基金對資本消耗較高:上市普通股票最低資本占用的基礎因子為0.31-0.48,其中滬深主板股0.31、中小板股0.41、創業板股0.48。普通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最低資本占用的基礎因子分別為0.25和0.2。
由于股票和權益基金對保險公司資本消耗很大,很多中小保險機構受制于資本,為規避投資收益的劇烈波動,盡量減少資本消耗,因此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很低。
有中小保險機構人士建議,引導險資加大權益投資,如果能在審慎的基礎上調整在“償二代”中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資本占用基礎因子,將會有更多機構愿意增加權益類資產。
同時他也表示,“償二代”是以風險導向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對風險越高的東西要求的資本越多,這個方向是基于長期穩健管理的合理需要,因此任何調整一定要充分審慎地考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