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09:18 | 來源:投資者攻略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當時,東北證券曾發表了一篇名為《永大集團:轉型金控平臺,書寫嶄新篇章》的研究報告評價,“此舉將改變呂氏家族過去傳統保守的經營模式,有利于公司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金融控股平臺。”
近年來,融鈺集團(維權)在對外擴張的同時,出現了忽悠式增持和引入假央企等大量亂象和問題,公司不但股價下滑、業績下滑,還成為監管機構的重點監管對象
《投資者攻略》劉亮
2019年10月15日,融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融鈺集團”,002622.SZ)發布公告稱,董事長尹宏偉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不僅如此,2019年以來,融鈺集團已四次收到深交所中小板的監管函和問詢函,就年報、中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問詢,及對公司獨立董事履職情況等進行監管。
融鈺集團的前身為吉林永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大集團”)。2016年7月,永大集團原大股東呂永祥及其家族將1億股份,轉讓給了廣州匯垠日豐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垠日豐”)。轉讓完成后,匯垠日豐持有永大集團23.81%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當時,東北證券曾發表了一篇名為《永大集團:轉型金控平臺,書寫嶄新篇章》的研究報告評價,“此舉將改變呂氏家族過去傳統保守的經營模式,有利于公司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金融控股平臺。”
然而,與東北證券較為樂觀的預測完全不同,大股東易主之后,這些年融鈺集團漸漸陷入一系列麻煩和問題當中,出現的問題包括忽悠式增持、引入假央企等。導致公司股價大幅下滑。2017年12月1日,公司股價曾達到15.98元每股,2018年10月19日跌至2.47元每股的低點,此后一直在低位徘徊,2019年10月25日收盤價僅為3.27元每股。
2019年公司業績開始出現虧損,今年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1048.74萬元至1648.74萬元。
那么,融鈺集團是如何一步步滑落到今天這種地步的?
多元化激進擴張
融鈺集團的前身永大集團于2011年6月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為永磁高低壓電器開關的生產、銷售。
但上市當年,公司業績即出現下滑。數據顯示,2011年公司營收3.65億元,同比下滑了11.43%。此后的五年里,永大集團業績每況愈下,2016年公司的營收僅為1.20億元。同期公司的凈利潤也逐步下滑,由2011年的0.92億元,下滑至2016年的0.14億元。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永大集團創始人呂永祥及家族進行了清空式減持,分7次將手中的股票全部賣出,套現67.64億元。永大集團大股東利用高送轉等手法推高股價,然后瘋狂減持、清倉離場的做法,當時曾遭到經濟學家韓志國的痛批。
2016年,匯垠日豐接手之后,融鈺集團積極轉型,開始不斷并購和新設立子公司。
剛開始,公司并購的對象集中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但進展并不順利,例如2015年9月,永大集團曾啟動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海科融通的收購;又如,2016年12月融鈺集團發布公告稱,與聯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收購北京聯合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股權的相關協議,但這些收購最終均以失敗告終。
此后,公司擴大了范圍,并購對象不再限于金融領域。融鈺集團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公司收購了智容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這些公司業務涉及大數據分析應用和挖掘、管理軟件研發、運營SUV汽車網、公募基金管理等領域;2018年公司又收購了寧波融鈺博勝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業務涉及汽車銷售及服務、投資管理、企業管理等領域;2019年上半年,公司又收購了北京萬泰中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從事軟件研發和系統集成的公司。
2017年融鈺集團僅有14家子公司,但截至2019年8月30日,通過并購和新設立,其規模迅速擴大,公司已有33家子公司,業務涵蓋了互聯網廣告、智能電氣、新零售、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商業銀行、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私募基金,以及汽車貿易等諸多領域。
這期間,公司的傳統業務電氣開關占總營收的比例急劇下降,2016年電氣開關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為98.38%,但2018年這個比例已下降至19.12%。
子公司大面積虧損
不難看出,融鈺集團這幾年多元化的擴張步伐邁得很大,不斷進行并購和新設立子公司,但同時經營能力明顯不足,近兩年并購及新設立的公司大部分業績不佳,一些企業甚至在新設立或收購后出現較大幅的虧損。
以承德融鈺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承德融鈺”)為例,2017年5月融鈺集團發起設立承德融鈺,試圖進入互聯網小貸領域,2018年3月融鈺集團董事會通過決議,注銷承德融鈺。注銷公告顯示,承德融鈺在存續期間累計虧損達316.52萬元。
再以中遠恒信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遠恒信”)為例,2017年12月,融鈺集團以現金5038.97萬元購得中遠恒信的51%股權,但2018年中遠恒信虧損額高達4212萬元。
2018年年報顯示,融鈺集團的主要控股參股公司(主要子公司及對公司凈利潤影響達10%以上的參股公司)共有9家,其中3家虧損,虧損最多的就是中遠恒信。
2019年半年報顯示,融鈺集團的主要控股參股公司仍有9家,其中有6家公司出現虧損。由于子公司大量虧損,導致2019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1470.28萬元,同比大幅下跌了885.92%;扣非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499.73萬元,同比大幅下跌8341.39%。
10月15日,融鈺集團發布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達1648.74萬元至1048.74萬元,同比下跌了184.28%至153.61%。
諸多問題密集爆發
不僅經營業績不佳,進入2018年后,融鈺集團多種問題密集爆發,因而成為監管機構的重點監管對象。
2018年6月,融鈺集團曾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尹宏偉計劃由其本人或通過旗下的創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不低于5億元且不超過10億元的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增持公司891.23萬股,增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5%。
公告稱將在6個月內完成增持,但該計劃一拖再拖,期間融鈺集團還發布過一次延期實施增持計劃的公告。
然而根據2019年1月29日的公司公告,最終尹宏偉僅通過創隆資產增持了公司9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18%。其后,尹宏偉以融資渠道受限、無法籌措充足的增持資金等為理由,終止了本次增持計劃。這件事也被外界稱為“忽悠式增持”。
2018年7月,融鈺集團發布公告稱,已與中核國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引入中核國財作為戰略股東,借助融鈺集團的金融服務優勢,中核國財的資源優勢,展開資本合作,并在電氣設備及產業鏈延伸領域開展合作。
融鈺集團還稱“融鈺集團為國務院國資委下屬中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合格供應商”。但“中核國財”的身份很快被曝光,證明其并非央企、國企,也并非中核工業集團旗下企業。
“假央企”事件曝光后,融鈺集團的多位高管受到證監會處罰,其中對董事長尹宏偉罰款30萬元。
由于問題頻出等原因,今年以來,公司有多位高管離職。2019年1月,公司獨立董事普峰和董事會秘書黃佳慧離職;2019年3月,公司總經理江平離職。
問題頻出導致2019年以來,融鈺集團已四次收到深交所中小板的監管函或問詢函。
在強大的監管壓力下,融鈺集團也在做出一些整改安排。例如,在《關于深交所2018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中,融鈺集團表示,公司在2019至2020年期間暫不打算投資金融服務板塊;在《關于對深交所2019年半年報問詢函回復公告》中,融鈺集團表示,未來公司將在實業板塊穩定發展,預計未來短期內不會加大在平行進口汽車貿易上的投入。
然而,僅有這些整改表述顯然是不夠的,未來融鈺集團將采取哪些措施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扭轉虧損的被動局面,《投資者攻略》將持續關注。(投資者攻略出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