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09:22 | 來源:投資者攻略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10月23日,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迪西”,688202.SH)發布公告稱,將于10月25日進行申購,發行價格為41.50元/股,發行后對應的市盈率為42.34倍。
???
?
?????除了關于“莆田系”背景的爭議,美迪西在業務規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遠低于同行,這種情況下,即使有CRO風口,美迪西能飛多高多遠?
????????《投資者攻略》張偉
????????隨著新藥研發成本上升和國家對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重視,越來越多醫藥企業選擇通過合同研究(CRO)的形式將臨床試驗、臨床前試驗等研發工作外包給CRO公司。這直接促進了CRO行業的興起。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CRO行業的規模約為300億美元,2018年為420億美元,2021年有望超過600億美元,行業前景巨大。
????????在國內,CRO行業的上市公司也成了股市焦點。
????????2017年11月,藥石科技(300725.SZ)登陸創業板,股價隨即破100元,目前仍維持在70多元的高位。2018年5月,藥明康德(603259.SH)從港股回歸A股,其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元,成為CRO行業獨角獸。
????????而在備受關注的科創板,也迎來了CRO第一股。
????????10月23日,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迪西”,688202.SH)發布公告稱,將于10月25日進行申購,發行價格為41.50元/股,發行后對應的市盈率為42.34倍。
????????不過,作為首家擬在科創板上市的CRO公司,美迪西遞交IPO招股書后也受到一些質疑。
????????《投資者攻略》整理發現,市場對美迪西的爭議主要在于:實際控制人的“莆田系”背景、盈利能力遠低于同行等幾個方面。得益于醫療改革的政策紅利,站在CRO風口上的美迪西又能飛多高飛多遠呢?
????????“莆田系”又一家上市公司
????????與在港股上市的同佳健康(00286.HK)、和美醫療(01509.HK)、金威醫療(08143.HK)等企業類似,美迪西也是一家“莆田系”背景深厚的醫療公司。
????????據招股書披露,美迪西的實際控制人為CHUN-LIN CHEN(陳春麟)、陳金章、陳建煌三人。這三人均來自“莆田系”陳、詹、林、黃“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
????????與此同時,陳春麟的弟弟陳春來、陳金章的妹夫張宗保、陳金章的侄子陳國興、陳金章的侄女婿林長青均為美迪西股東。上述人員累計持有美迪西的股權比例為78.11%。美迪西也是一家地道的家族企業。
????????企查查信息顯示,美迪西董事長陳金章還持有南京長江醫院集團有限公司、蘇州同濟醫院有限公司、南昌豐益肛腸專科醫院有限公司等多家“莆田系”醫療機構的股權。陳建煌、陳春來等人也在多家“莆田系”醫療機構中擔任股東、監事等職位。
????????“莆田系”公司現在之所以引發爭議,源于2016年發生的一起“醫療競價醫死魏則西”惡性事件。
????????“魏則西事件”讓涉事的武警二醫院及其背后的“莆田系”被暴露在公眾面前。一時間,“莆田系”在醫療市場引發巨大的信任危機。武警二醫院的承包者陳新賢、陳新喜兄弟,也來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
????????多項關鍵指標低于同行
????????在美迪西提交IPO招股書后,不少人因為其“莆田系”背景,對公司存在一定的疑慮。但就拋開大股東背景不談,美迪西本身的發展也存在不少弱點,主要體現在多項經營指標不及CRO同行。
????????據招股書披露,美迪西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有藥明康德、康龍化成(300759.SZ)、昭衍新藥(603127.SH)等。美迪西表示,“國內CRO 行業較為分散,大多數企業實力相對薄弱,公司與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昭衍新藥均為國內CRO 領先企業。”
????????而實際上,美迪西與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的差距明顯。
????????據招股書,美迪西2016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2.32億元、2.48億元和3.24億元,同期凈利潤為4394.53萬元、4123.20萬元和6065.12萬元。
????????而美迪西競爭對手們的表現卻比此強出不少。
????????綜合年報顯示,藥明康德2016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61.16億元、77.65億元和96.14億元,同期凈利潤為11.21億元、12.97億元、23.34億元;康龍化成2016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16.34億元、22.94億元和29.08億元,同期凈利潤為1.77億元、2.27億元、3.39億元。
????????可以看到,美迪西與藥明康德、康龍華成等同行在營業收入、凈利潤等關鍵指標上差距很大。
????????另一方面,CRO公司的盈利靠研發驅動,研發人員的“人均利潤”就能直觀反映出一家CRO公司的盈利能力。據招股書顯示,美迪西2016年至2018年研發人員的“人均利潤”為6.56萬元、5.66萬元和7.34萬元,低于同期7.67萬元、8.01萬元和10.55萬元的CRO行業平均水平。
????????美迪西的科研能力到底如何,從一個細節上或許也能體現出來。
????????據招股書披露,“為消除美國美迪西高新技術出資事項對公司可能造成的潛在風險,第一大股東陳金章向公司捐贈790.59萬元,其中672萬元用以補足美國美迪西本次高新技術出資,全部計入資本公積,”這種“以錢替技術”的捐贈行為又是否意味著美迪西的技術實力欠缺呢?
????????就在10月15日,《化學藥品注射劑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技術要求(征求意見稿)》和《已上市化學藥品注射劑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申報資料要求(征求意見稿)》出臺,標志著國內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加速。而4+7帶量采購政策的實行又會讓國內仿制藥的價格下行,迫使醫藥公司向CRO行業借力,以節約一致性評價或創新藥研發的時間和成本。
????????不過,對于研發實力不那么讓人放心的美迪西來說,新政策的出臺是不是機會,還需要更長期的觀察。(投資者攻略出品)■
????????責任編輯:張國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