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 09:27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保險企業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比例,提高至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8%,并允許超過部分結轉以后年度扣除。新政策意味著給險企“減稅”,成為拉動險企業績的非經常性損益因素。
至10月30日晚,五大上市險企均發布了2019年三季報。受投資收益向好和稅收利好政策影響,A股上市險企凈利潤同比大增。
三季報數據顯示,中國人壽(02628)、中國人保、中國平安(02318)、中國太保(02601)、新華保險(01336)等五大險企前9月實現保費收入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56%,凈利潤2445.54億元,同比大增85.63%。其中,中國人壽實現歸母凈利潤增長190.4%至577.02億元,增幅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五大險企前三季度盈利總額,不僅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甚至比去年全年凈利總和1581.9億元還要多出55%。
三大因素助力凈利大漲
前三季度,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77.02億元、213.68億元、1295.67億元、229.14億元、130.0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0.4%、76.3%、63.2%、80.2%和68.8%。
險企利潤超預期大幅增長有多方面因素利好所致。首先,2019年一季度權益市場顯著回暖,權益市場向好帶動公司權益投資上漲,成為拉動保險利潤上升的重要力量。以凈利潤增長最快的中國人壽為例,其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投資收益1262.39億元,同比增長50.5%。
其次,保險企業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比例,提高至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8%,并允許超過部分結轉以后年度扣除。新政策意味著給險企“減稅”,成為拉動險企業績的非經常性損益因素。例如,中國平安半年報數據顯示,手續費傭金稅務新政帶來104.53億元一次性影響。
在傳統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保險公司也在積極推動“金融+科技”轉型,進而助推主業發展。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平安圍繞“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深化五大生態圈建設,前三季度新增客戶2972萬,其中1158萬來自集團五大生態圈的互聯網用戶,占比39.0%。
代理人隊伍增減分化
就承保業務來說,A股五大上市險企都有壽險業務板塊,在前三季度存在一些共性,也呈現出一定分化。共性的表現為凈利潤大幅增長,以及保險業務價值提升。
披露新業務價值的險企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0.4%;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率48.1%,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新業務價值588.05億元,同比增長4.5%。
分化的在于個險隊伍有增有減,各家險企對于代理人隊伍的建設呈現出差異。公布數據的險企中,中國人壽銷售隊伍人數增長,平安壽險則是隊伍減少。
中國人壽方面,銷售隊伍穩步擴量,隊伍質態持續改善。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銷售隊伍總人力約195萬人,較2018年底增加約18萬人。其中,個險渠道隊伍規模達166.3萬人,較2018年底增長15.6%。
平安壽險方面,截至9月末的代理人數量124.5萬人,較年初下降12.1%,較6月末下降3.2%;前三季度代理人人均個險新保單件數為1.39件/月,同比增長9.4%。未來,平安壽險將繼續堅持“有質量的人力發展”策略,通過科技賦能,持續推動代理人渠道轉型升級。
其他三家險企則未發布三季度的銷售人力情況。
非車險占比持續提升
產險業務方面,上市險企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和非車業務發展。傳統的第一大險種“車險”絕對壟斷地位逐漸削弱,非車險業務延續高速發展態勢。
例如,人保財險前三季度車險保費收入1891.74億元,同比增2.0%,在公司保費占比從2018年同期的63%降至57%,非車險及其他業務同比增31.63%,保費占比增至43%。平安產險前三季度車險保費收入1386.83億元,同比增6.3%,在公司保費占比從2018年同期的72%降至70%,非車險及意健險業務同比增14.9%,保費占比增至30%。太保產險前三季度車險保費收入674.47億元,同比增5.3%,在公司保費占比從2018年同期的71.97%降至67.14%,非車險及意健險業務同比增32.3%,保費占比增至32.86%。
在各業務流程中,以AI為代表的各類技術應用更加普及。例如,平安產險將AI圖像定損技術植入“平安好車主”APP,支持用戶進行免費的外觀損傷自助檢測,檢測成功率95%。
總體來看,平安產險業務的綜合成本控制最好。綜合成本率方面,中國人保、平安產險的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7.9%、96.2%。其中人保財險綜合成本率均較上半年有所上升,平安產險綜合成本率則下降明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