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6 02:11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王一鳴 陳靜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從市場表現來看,此前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約140%;截至11月5日,4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收盤價較發行價平均漲幅約為76%,科創板股價表現正趨向于理性。
11月5日,中國電研、美迪西、普門科技、安恒信息、久日新材5家公司鳴鑼上市,亮相科創板。至此,科創板上市公司陣營已擴至46家。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從市場表現來看,此前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約140%;截至11月5日,4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收盤價較發行價平均漲幅約為76%,科創板股價表現正趨向于理性。同時,新股之間亦出現分化:11月5日上市的5家公司中國電研、美迪西、普門科技、安恒信息、久日新材漲幅依次為43.27%、71.08%、115.71%、39.93%、6.42%,其中,久日新材為至今首日漲幅最小的科創板股票。并且,有少數已上市的科創板公司股價正逼近發行價的現象也引起市場關注,例如昊海生科11月5日報收于89.86元,與其89.23元的發行價僅剩0.7%的距離;天準科技11月5日報收于27.2元,此前發行價為25.50元。
“近期一些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分化,是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的必然過程,更加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功能也必須通過充分博弈來發揮。”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近日就相關話題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對于新股表現分化以及未來破發風險,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談了自身看法。他認為,新股出現破發是正常現象,新股不敗無風險收益長期存在才是不合理的。存量市場上,有公司一直是市場焦點,有公司日成交僅百余萬元,有公司跌破面值而退市,新股市場一樣會存在分化。而在成熟市場,新股上市破發的比例約在20%~30%。所以,打破新股不敗預期,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才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措施。
“新股破發甚至破發潮的出現,給網下詢價對象帶來的損失,也就必然導致網下詢價對象報價開始謹慎,詢價對象壓低了發行價之后,新股也就不再破發了。這就是市場規律起作用的體現。”王驥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指出,只有破發出現了,買方才會真正去考慮新股的投資價值,真正研究新股定價,而不是貼個新股標簽就盲目買入。
上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從3月22日至今,科創板累計受理171家企業,其中63家公司獲得注冊結果。從注冊地區來看,169家企業來自19個省份,2家注冊在境外,北京、江蘇、廣東、上海分別以34家、28家、28家、24家位居前列;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多個主題行業。
從業績表現來看,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2019年前三季度,46家科創板公司收入、利潤整體實現雙增長,共計實現營業收入733.23億元,與上年同比增加約12%;凈利潤90.76億元,與上年同比增加約41%。
從行業板塊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軌道交通等行業上市公司均實現不同程度業績增長,整體態勢積極向好。研發投入方面,46家科創公司研發支出占營收比平均約為13%,其中最高達35%。首批25家科創企業上市后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第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4%。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