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09:17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石磊磊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當前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僅51家,隨著未來上市量越來越大的話,是否將吸引更多想要去境外上市的企業到國內上市?卞永祖認為,
來源:證券日報 記者孟珂
科創板開市已逾百天,“磁性”逐漸增強。
根據同花順(94.640, 0.00, 0.00%)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3日,年內共有97家企業赴境外上市,其中,28家內地企業登陸美股,69家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而相比去年全年,登陸美股的企業共計35家,赴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共78家。業內人士對此表示,企業境外上市數量將呈減少的趨勢,部分原因在于科創板的開市使得很多意愿境外上市的企業轉向內地。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卞永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采用了新的上市制度,跟國外逐漸接軌,上市流程加快,再加上境內上市成本明顯低于境外上市,國內資本市場估值相對較高,這就讓原來計劃境外上市的企業打消了年頭,改在國內上市了。
“科創板對內地新興產業企業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在當前的貿易環境下,“半導體自主可控”、“芯片國產替代”及醫藥自主研發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凸顯,科創板作為我國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將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加適宜的生長土壤。”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前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僅51家,隨著未來上市量越來越大的話,是否將吸引更多想要去境外上市的企業到國內上市?卞永祖認為,科創板實際上拉開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序幕,并且逐漸由增量轉到存量,以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為中心的改革力度在不斷加大,市場活力和投資者文化都開始逐步好轉。在股市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境外大型指數公司相繼納入A股,更多的境外資金將流入我國,在中國上市的公司價值正在加速呈現,因此,想去境外上市的公司將會逐漸轉向國內。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設立的初衷,一是用資本市場力量快速扶持和培育境內的科技企業,實現國內經濟轉型升級,二是讓很多境外上市企業及意向境外上市企業回歸境內,讓國內投資者分享優質創新企業的增長紅利。
“除了科創板的不斷提速,創業板也在積極開展注冊制的準備工作,預計明年一季度落地,這兩大板塊,都將吸引更多意向境外上市的企業回歸境內。”何南野如是說。
談及科創板還應完善那些制度,以吸引更多企業時,卞永祖認為,科創板相當多的制度借鑒了境外成熟的制度,并且運行時間不長,相對原來A股來說已經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一些制度還需要完善,比如,投資者保護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由于中小投資者往往處于弱勢,應該在集體訴訟方面有更大進展。另外,科創板退市制度也更加簡潔和完善,但是上市公司弄虛作假導致退市的,應該要對投資者賠償,避免它們直接退市,卻造成投資者巨大損失,不利于市場的良性運轉。
陳靂認為,在板塊的未來發展中,也要緊緊跟隨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當前科創板受國際重要指數和海外投資者關注,外資對于我國資本市場的整體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未來不斷完善滬深港通、QFII/RQFII等互通機制,推進境外投資者更加順暢的進入科創板也是改革的方向之一。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