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09:33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如果想要保守一點、更確定的收益,買低估值、高分紅的股票也可以獲取穩定的回報。
2019年11月8日,首期“南方論壇”在南方基金企業文化展廳舉辦,意為“以榮譽為起點,以思想筑高地”。“南方論壇”是由南方基金攜手媒體打造的精品論壇活動,活動主旨為“共享思想 成就價值”。
在首期活動中,南方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權益)史博先生帶領三大績優基金經理李振興、駱帥和章暉進行圓桌對話,參與嘉賓對2019年前三季度行情回顧、未來前瞻等熱門話題進行了思想交鋒。
四大關鍵詞
問:
史博:
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今年到目前為止的市場,我看到的是。一般而言,如果在不到一年的階段,市場上有20-25%以上的上漲,都可以算作牛市,這是國際通用的準則。
機構投資者能夠把握的市場機會中出現了結構性牛市
今年雖然指數單邊上漲幅度沒有這么高,但整體而言公募基金股票及偏股型的平均收益遠遠超過這個水平,也就是說在,這是我對市場的概括。
李振興:
用一個詞來總結2019年的話,在我看來是“”。站在現在這個時點,信心是股市和經濟非常重要的環節。站在目前的時點,這可能是今年整個市場全面走出結構性牛市的總結。
駱帥:
前三個季度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這個詞用來總結過去三年也可以,2019年實際上是走在2016年以來的大行情延長線上。
強者恒強從兩個方面來講,一是從基本面上,很多行業龍頭的份額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中國經濟走出波動性偏低的L型走勢,總量經濟比前幾年的增速下來一些,越是在嚴酷的環境下,很多行業的優秀龍頭公司收入、凈利潤都有超越同行的表現,而且很多公司開始走出國外,海外出口增速在提高。
二是從股價上強者恒強,市場對這些行業龍頭形成了共識,所以它們的股價并沒有太多回調,結構性牛市就是這些行業龍頭走出來的。
章暉: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我覺得是“”。
公司治理比較好的企業走勢非常平穩,即使短期出現利空,也不像之前那樣股價出現大幅波動。
今年整個市場中,
一些相關概念炒作的公司或小盤的、業績不好的公司,以前經常有私募、游資、散戶不理性參與,今年這種現象非常少,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今年高ROE個股股價走勢一直平穩向上,很多績差股基本沒有什么表現,隨著MSCI占比提升、外資占比提升以及A股機構投資者趨于成熟,定價能力越來越強,可能是未來幾年都能持續的趨勢。
論道2020,在轉型中
主持人
史博:
我們雖然各自說了自己強調的市場特點,但如果把幾個人的觀點加到一起,可能更符合市場的全面性,這是一個結構性牛市,這個結構性牛市是由機構主導的,機構主導的情況下出現行業龍頭強者恒強的特征,在這個特征中,產業趨勢上最明顯的是新興產業趨勢、科技產業趨勢。
這樣的市場下,我們需要自下而上地發掘投資機會,在這種結構性市場中,對于公募基金的好處是理性投資的基金經理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機會,科技股的龍頭公司表現很好,但如果你想有穩健的收益,買消費龍頭也不錯,這個市場有多種風格,而且多種風格可以共存。
如果想要保守一點、更確定的收益,買低估值、高分紅的股票也可以獲取穩定的回報。
更深層次是中國經濟轉型、產業繼續騰飛帶來的巨大投資機會。
我眼中的結構性牛市,核心原因是這個市場中上市公司數量比較多,雖然努力實行退市政策,但實際上大批量退市并未出現。很多機構投資者或者一些聰明的投資者在自己的投資范圍中進行投資,一大批小公司不在投資視野中,這個股票無論再怎樣表現,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基本面門檻,就不在一些機構或聰明投資者視野范圍內,這會導致市場表面上看起來是結構性牛市,
駱帥:
我認為真正的強者是少數,A股就像滿天繁星,大家看到的都是明星,既然說
這個范圍有兩、三百家公司,它代表了A股各個行業的龍頭,如果再加上細分行業,可能數量會多一點,但無論如何這個數目是有限的,少于A股十分之一的狀態,這些公司都在我們關注的范圍之內,會持續研究和跟蹤。那么我們組合的角度配置哪些龍頭?
一是從估值上
,看估值跟其成長性、盈利的持續性、盈利能力是否匹配。
二是從行業的景氣度
,我們更希望在底部或市場預期不高的行業,可能過去一段時間表現不太好,在拐點處,能找到這樣的龍頭是最好的。
第三點,有句老話“強中自有強中手”
,篩選出龍頭之后還要進一步甄別。中國的企業有一個特點,很多行業都有“雙寡頭”或“三強”,但還是不滿意,總是想爭奪第一。所以即使“雙寡頭”格局,行業還是沒有穩定下來,未來誰會更優秀,這是我們要深度研究的方面。
另外,剛剛我也提到會研究一些行業是否出現拐點,寬泛一點說,2016年以前,中國經濟的周期性非常明顯,而且波動幅度也比較大,主要特征是受房地產信用派生周期的影響,大概3-4年一個周期。
但2016年之后我們發現房地產跟其他行業之間脫鉤比較明顯
房地產的景氣周期拉得非常長,但很多行業的景氣已經下來了。
原先是一榮俱榮的狀態,現在經濟中很多行業、板塊之間出現分化,這里單說景氣度,但拐點不光是景氣度的問題,更重要的拐點不在于景氣的變化。
如果從景氣來說,地產的繁榮周期已經歷史罕見,這里面包括棚改貨幣化的情況,未來兩、三年地產周期即使不會大幅往下,也會見頂回落。
新興行業是長周期往上
往上拐點的行業,,一直在趨勢里面,比如醫藥、消費。
跟工業或耐用消費品相關的行業,比較典型的是汽車,景氣度已經下滑了一年多,從同比來講,四季度龍頭車企已開始轉正,整個行業明年是正增長的狀態,汽車產業鏈很長,上游工業制造的景氣度可能在拐點附近。
更重要的拐點不在于市場景氣,而在于格局
,格局變化是否到了一個拐點,這跟經濟周期幾乎完全沒有關系,要每個行業單獨看。
章暉:
北上資金比較代表機構的投資方向,可以看港股通的個股,他們最喜歡的是盈利能力穩定,即歷史上一直高ROE的公司。這些公司的估值是否高估,跟投資者的收益率預期有關。海外的資金成本比較低,且很多地方處于降息周期,對回報率要求沒有那么高。按照這樣的標準,如果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穩定,考慮到現在的估值水平,有很大概率是能達到的。
標準之一其實就是看分紅收益率,A股很多行業長期盈利能力比較穩定,即使增速沒有那么快,但分紅收益率完全可以滿足海外資金配置需求。機構化的過程只是在半路上,行業中最好公司的外資占比,對比韓國等地區還較大提升空間。
李振興:
落實到明年的行情,這是偏中短期的判斷,信心來自于幾個方面,現階段有國家政策制定的信心,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信心已經恢復企穩了。
另外,還有消費者和企業家的信心,這也是未來經濟增長非常重要的兩塊,能穩住消費和企業投資、利潤增長前景。在我看來,今年也是得到了非常好的穩定,而且可以延續下去。
如果僅僅展望未來一年,做投資,包括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還是應該落實到估值,回歸投資者決策的本質。
必須認識到截至目前,市場估值水平相比年初有了較大提升,而企業盈利增速還處于低位。
對于明年,我想再延伸一個關鍵詞——實干,更多地要求業績兌現,不可能再要求企業估值在這個水平上大幅提升,而要落實到實干上。
經濟增速有可能是下移的過程,結構有待調整,難度有增加,希望尋找到好公司,符合機構投資者要求、業績強者恒強的公司,成為提供穩健絕對收益和長期良好收益的基礎,這也是投資者最關注的點。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