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00:00 | 來源:面包財經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拓斯達(300607)日前披露了《創業板公開增發招股意向書》,公司此次發行由主承銷商招商證券組織的承銷團以余額包銷方式承銷,包銷基數為16,065,249股,發行價格為40.46元/股,按包銷基數計算的募集資金總額約6.50億...
拓斯達(300607)日前披露了《創業板公開增發招股意向書》,公司此次發行由主承銷商招商證券組織的承銷團以余額包銷方式承銷,包銷基數為16,065,249股,發行價格為40.46元/股,按包銷基數計算的募集資金總額約6.50億元,承銷期為2019年11月11日至19日。
公告顯示,當原A股股東優先認購的數量和網上網下投資者繳款認購的數量合計不足本次最終發行數量(包銷基數)的70%時,發行人及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將協商是否采取中止發行措施。
拓斯達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注塑機配套設備及自動供料系統、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
2017年2月,拓斯達在創業板上市,IPO募集資金總額約3.40億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約3.01億元。
根據公告,截至 2019年9月30日,公司IPO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已全部實施完畢。為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公司將節余募集資金(含利息收入)共計1,870.70萬元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用于公司日常生產經營所需。
上市一年多之后,拓斯達開始籌劃首次再融資。
2018年10月,公司發布《公開增發A股股票預案》,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6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億元人民幣。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江蘇拓斯達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及自動化智能裝備等項目。
2018年12月,公司公開增發A股股票申請獲證監會受理。2019年4月,申請獲發審委審核通過。2019年6月,申請獲證監會核準批復。
2019年11月,公司開始實施公開增發,與保薦機構(主承銷商)協商確定的最終發行數量1,606.5249萬股,發行價格為40.46元/股,增發募集資金總額約6.50億元(含發行費用)。
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創業板上市公司公開增發需滿足最近二年盈利(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
上市之后,拓斯達保持盈利,業績維持增長。財報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10.89億元,同比增長28.01%;歸母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11.1%;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9.73%。
不過,隨著營收規模增長,公司應收賬款增多,且應收賬款增速高于營收增速,應收轉款周轉率呈下降趨勢。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6.52億元,與年初相比增長1.93億元,增幅41.99%。2019年三季報,應收賬款周轉率為1.96次,應收賬款周轉天數138天;上年同期對應數據分別為2.63次及103天。
受此影響,公司凈利含金量(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并不高。2019年前三季度,經營性凈現金流3384.92萬元,較同期凈利潤低約1.09億元,凈利含金量0.24。
創業板公開增發還要求上市公司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
上市之后,拓斯達負債逐年增加。2017年底及2018年底,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4.12%及46.56%。截至2019年9月30日,負債總額9.19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47.41%。
具體看借款,2017年底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借款由1,570.95萬元增至1.79億元,長期借款由3,760.20萬元增至1.17億元。
2017年時,公司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2018年,財務費用由負轉正,約456.99萬元。2019年前三季度,財務費用約693.23萬元,已經超過2018年全年。
公告顯示:“募集資金到位后,公司的總資產和凈資產規模均有所增長,資產負債率將大大下降,資本結構趨于合理,財務風險降低。在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初期,由于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無法在短期內產生收益,因此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在短期內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隨著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逐步達產,盈利水平上升,凈資產收益率將得到穩步提升。”
目前,除拓斯達外,還有紫金礦業(601899)、博天環境(603603)、嘉澳環保(603822)、博世科(300422)、元成股份(603388)、能科股份(603859)及新泉股份(603179)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開增發股票預案。
其中,紫金礦業已經在2019年11月13日刊登《公開增發A股招股意向書》,在發行申購(2019年11月15日)結束后,于2019年11月21日刊登《網上中簽結果公告》。能科股份及新泉股份兩家公開增發已經獲證監會核準。
事實上,此前A股公開增發的案例并不多,上一次成功公開增發的案例還要追溯到2014年的滄州大化(600230)。
相比于定增(非公開發行股票),公開增發對上市公司要求更多,尤其是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
就核心的盈利能力來說,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公開增發要求:1)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計算依據);2)最近24個月內曾公開發行證券的,不存在發行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降50%以上的情形;3)最近3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依據);4)最近3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3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創業板上市公司公開增發及定增均需滿足最近二年盈利(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者為計算依據),不同的是,公開增發需滿足最近一期末資產負債率高于45%。
市場認為,雖然公開增發審核嚴格,發行成本高,但是定增發行股份約束強,存在限售期,公開增發的相對優勢就顯現了出來。時隔五年之后,公開增發再受追捧。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8日,證監會就修訂后的再融資規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就征求意見稿來看,定增發行價格由不得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的90%改為80%;將鎖定期由36個月(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控制的企業認購的股份)和12個月分別縮短至18個月和6個月,且不適用減持規則的限制;創業板定增不再要求最近二年盈利。
與之對比,公開增發的發行價格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書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均價或前1個交易日的均價。征求意見稿中,定增發行價格的折扣力度要大幅高于公開增發。
定增松綁,公開增發還有相對優勢嗎?(YYL)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