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10:2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曾小軍指出,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批準23個腫瘤新藥,2018年有44個進口藥物獲得批準,效率越來越高。
在昨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高交會創業投資高峰論壇上,關于醫療健康投資的最新趨勢,多家創投機構進行了熱議。事實上,在2018年和2019年整個股權投資行業的投資都有斷崖式下降,但是醫療健康在去年和今年仍然逆勢上揚,這個非常熱的領域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耕耘。
高特佳首席戰略官曾小軍表示,在新科學、新技術、新市場(新支付環境)的“三新”時代背景下,醫藥投資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科學發現不足和技術不足所導致的,比如像阿爾茨海默癥,還有罕見病,基本處于無藥可用的狀態;二是無藥可愈,如沒辦法完全解決腫瘤和糖尿病之類的問題。從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是醫藥行業發展最快的時期。腫瘤這個領域里基本所有的療法都有,像小分子靶向藥,抗體免疫治療、雙抗是靶向兩個位點的、抗體耦聯藥物等。
曾小軍指出,從2013年到2017年中國批準23個腫瘤新藥,2018年有44個進口藥物獲得批準,效率越來越高。他強調,在進行投資和產業經營的時候,也要進行全球的比對,比如像KRAS(一種鼠類肉瘤病毒癌基因)要看全球的情況,針對這個靶點和適應癥全球來對比是怎樣的。
中國整個醫保支付的環境有一些基本特點:第一,短期甚至中期的一段時間之內,還是以國家醫保支付為主;第二,國家醫保支付由于支付能力不足,未來降價是長期趨勢。在降價的同時,要吻合行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所以需要有一定的創新能力來引導。
他總結,總體來講,新的科學技術的突破,會攻破整個疾病的治療手段,因為環境越來越復雜,這些治療手段有可能是互補,也有可能是競爭的;中國開放的市場帶來的是全球的視野與競爭,不從全球角度考慮研發和經營,未來是很難活下來的;支付環境以醫保為主,但又要創新,短期來講誰能先進入醫保,誰就能率先搶占市場,同時要做出有全球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特點。
倚鋒創投董事長朱晉橋則認為,創新藥是未來趨勢,A股醫藥生物上市公司有300余家,創新藥在科創板推出后有上市的機會,但所有加起來都沒有美國的羅氏和強生市值高。投創新藥這個賽道,包括全球都要知道這個行業在做什么,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他認為公司的護城河最重要,而根據倚鋒資本多年總結的經驗,創新藥的投資要么投早期,要么投后期,不要去投中間的。
國中創投管理合伙人馬若鵬發現,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越來越難做,一方面是因為技術的提升、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快,大家對技術把握的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是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參與者都在醫療健康的大賽道里拼搏,很多好的項目不容易搶到,搶到了估值又不菲,真正投了以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價值倒掛,無法支撐后續退出。
對于創新藥的投資趨勢,馬若鵬有三個判斷:第一,持續性。主要是投資的持續性和需求的持續性,這個市場對投資人來說是長期的市場;第二,普惠性。隨著國家創新體制的提高和創新性的提高,未來的藥一定不是富貴藥,一定是普惠的機制,而普惠機制帶來了盈利能力的下降,同時又帶來了技術的放大、空間的放大;第三,投資的理性。從目前這兩年的情況來看,一、二級市場倒掛的情況比較嚴重,隨著持續性和普惠性的持續推進,相信在新藥領域的投資,也一定會回歸到理性投資的范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