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9 09:07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成立3年的南華基金,其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始終難以突破,今年三季度末僅為37.31億元。
?
時值年末,南華基金高管再度出現變動。近年來,該公司高管頻繁更迭,成立3年來規模始終難以突破,多只基金規模縮水為迷你基金。
在公募基金行業強者恒強的格局下,諸如南華基金這樣的次新基金公司生存愈發艱難。南華基金的困局,也成為多家小基金公司當下發展的一個縮影。
南華基金是國內首家期貨全資控股的基金公司,成立以來高管頻繁變動,暴露出小基金公司的“成長煩惱”。
11月25日,南華基金公告稱,原督察長離任,暫由公司總經理代任,同時聘任曾媛為公司副總經理;去年末,該公司也替換了總經理人選。在高管頻繁變動背后,這家成立3年的基金公司發展仍顯遲緩。
2018年起,南華基金就頻現高管變動。此次離任的督察長程海霞,去年9月底剛上任,在任時間總共約14個月;去年6月聘用的副總經理陳琨,今年8月已辭職。
現任總經理朱堅也是公司在2018年12月剛聘任的,在任不到1年。從履歷來看,朱堅于2004年進入南華期貨(603093),2008年7月至2018年7月任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在進入南華基金前,他已有20余年的期貨從業經驗,算是期貨界的一名“老將”。
成立3年的南華基金,其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始終難以突破,今年三季度末僅為37.31億元。
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認為,南華基金高層頻繁變動,股東或許希望通過更換高層管理人員,來改善公司經營狀態。然而,頻繁更換高管存在弊端,公司的戰略目標會不斷調整,人才也會出現更迭,造成公司不穩定,很難獲得持續的效果。
數據顯示,目前南華基金旗下共有13只存續產品(不同份額分開計算),5只為權益類基金,8只為固收類基金,其中有5只債基均在今年陸續成立。值得關注的是,南華瑞鑫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三季度末規模為33.14億元,占當時公司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的近九成。
目前,南華基金旗下還有多只迷你基金。截至三季度末,南華豐淳混合基金規模已連續6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該基金或面臨清盤、合并或轉型的結局。去年末,南華瑞頤混合已轉型為純債基金。
從業績來看,公司在2017年首只成立的產品南華瑞盈混合發起式基金今年來表現不錯,截至26日,該基金今年來凈值漲幅約44%,在同類基金中排名靠前。
客觀而言,南華基金并非不重視權益類基金的發展,對于次新基金公司而言,小公司想要發力權益基金,市場時常不“買單”。去年11月,南華基金新發的南華豐和混合募集失敗。該基金當年9月起發售,延長過一次募集期,最后仍以失敗告終。
張婷認為,南華基金在公募領域還算“新面孔”,由于缺乏公募實戰經驗,募集難是很正常的事,只有后期用業績說話,才會有更多資金青睞。
從副總變動人選來看,此次上任的副總曾媛曾任上投摩根華南地區中心代銷總監、圓信永豐基金全國渠道總監兼華南區總經理、信達澳銀基金銷售總監等職,具有較為較強的渠道能力,也透露出公司對營銷層面的重視。
近年來公募基金行業演繹“強者恒強”的格局,諸如南華基金這樣的次新基金公司生存愈發艱難。張婷認為,小基金公司要想突圍,建議從三方面著手:第一,在個別領域發力,先單點突破再多點布局,將公司資源集中在這些重點突破的范疇;第二,建立人才激勵機制,使核心人才能獲得與其貢獻匹配的回報;第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行股權激勵,使核心高管人才用更長遠的視角進行公司管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