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9 11:0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輪醫藥板塊的調整源于醫保局在第二輪帶量采購中加入了兩個自費藥品,同時地方也開始逐步探索自己新的招采方式,很多人開始擔心醫藥是否又重新進入“雙信封”時代,劣幣驅逐良幣是否又會發生。
農銀醫療保健股票、農銀中國優勢混合、農銀中小盤混合基金經理 趙偉
在投資中,總有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時刻干擾我們,要做判斷,做選擇,經常在我耳邊出現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需要“模糊的正確,不需要精準的錯誤”。在此刻醫藥板塊面臨調整的時候,貌似更為應景。
本輪醫藥板塊的調整源于醫保局在第二輪帶量采購中加入了兩個自費藥品,同時地方也開始逐步探索自己新的招采方式,很多人開始擔心醫藥是否又重新進入“雙信封”時代,劣幣驅逐良幣是否又會發生。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認為,本輪是創新驅動下的醫藥板塊產業升級。
和往常的醫藥投資周期不同的是,本次涌現出很多的1.1.類新藥,有活水涌入到醫藥市場。醫藥的產業正在從仿制藥向仿創藥,未來到創新藥進行過渡,依舊是競爭格局決定產品周期。
創新藥市場是逐步通過產品的迭代,管線的深度,保持自身在大病領域核心的競爭優勢,這需要更加前瞻關注公司研發的管線。
當我們過度把眼光關注在個別藥品降價或者潛在區域醫保政策調整的時候,可能并沒有站在一個產業升級的角度來審視醫藥。
本輪仿創藥品在1-2年放量速度是確定的,且企業自身調節能力也是相對較強,從中期維度看,聯合用藥創新升級是可見的產業趨勢,從而可以實現在一個降價周期內維持相對較好的盈利能力以及較快的放量速度。
在一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強烈需求下,在一個醫保收入2.1萬億的大蓄水池下,未來總能找到一些模糊但正確的投資方向。
在全球范圍內,醫保控費都是各國所面臨的問題,如果把政策細節無限放大,可能會錯失很多重大投資機會。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我們希望,能站在創新大時代背景下,沿著正確方向,繼續分享創新醫療帶來的投資機會與收獲。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