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10:00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科創板企業占A股前十大IPO四個席位。A股前十大IPO共籌資1006億元,同比增加49%。
A股IPO籌資額創7年來新高,科創板表現亮眼成生力軍
原創: 王媛媛
2019年,A股市場預計共有200家公司首發上市,籌資2528億元,IPO數量同比增加90%,籌資額同比增加82%,創2012年以來籌資額的新高記錄。
安永于12月17日發布的IPO年度報告作出上述表示。報告指出,科創板成功開市以及多個百億級IPO的發行是籌資額增加的主要原因。今年A股IPO集中活躍在下半年,共有136家公司在下半年成功上市,籌資1924億元,分別占全年總量的68%和76%。
注冊制大大提高審核效率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汪陽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已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審核效率非常之高,平均審核周期不超過四個月;大大增強了整個審核過程的透明度,包括推動證監會公開披露了部分反饋意見的問題及相關的回復。后續在發行定價,以及推動券商的跟投等方面,對其他板塊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包括一些漲跌幅的限制。將市場價格決定權交給市場,此舉值得肯定。
展望2020年的市場,汪陽認為,科創板將對部分發行審核制度的理念產生改變或影響,包括透明度增加、審核標準尺度的把握等。此外,明年科創板市場的發行價格,或會趨于更加理性。
2018年A股市場只有1家百億級以上IPO,今年增加至4家,使A股全年平均籌資額保持在近7年來高位,僅次于2018年的峰值。與2018年相似,2019年依然是中小型IPO占據主力,超過六成的籌資額來自50億元以下的IPO。
科創板企業占A股前十大IPO四個席位。A股前十大IPO共籌資1006億元,同比增加49%。其中,有4家來自科創板,共籌資208億元,占前十大的21%。科創板IPO數量和籌資額在A股各板中分列第一和第二。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名列科創板主題產業第一,無論是數量還是籌資額均大幅領先;生物產業則位列科創板主題產業第二,IPO數量占比24%,籌資額占比19%。
科創板新股平均回報率73%
從行業來看,科創板的啟動推動科技、傳媒和電信超過工業企業,躍居新股發行數量第一;郵儲銀行、浙商銀行等大型IPO推高金融業籌資額,名列籌資額行業首位。從地區來看,廣東和北京分列IPO數量和籌資額第一;與2018年相比,北京共有28家企業在A股上市,IPO數量增長211%;在北京上市的IPO中,五成以上來自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四成在科創板上市。
在上市標準選擇上,90%的科創板企業偏好第一類上市標準,即上市公司市值不低于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或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1億元。
科創板平均首日回報率在8月升至298%的峰值,而后新股漲幅逐漸收斂,于12月至今降至54%。隨著供求關系改善,科創板市場恢復理性,但平均首日回報仍高于其他板塊。而按12月16日收盤價計,各板新股平均回報來說,創業板為最高板塊,高達177%;科創板平均回報率為73%,列四個板塊末位。
為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奠定基礎
汪陽認為,科創板在上市企業標準、注冊制、發行定價、交易規則、退市制度等多方面進行創新,為深化A股資本市場改革奠定了基礎。她表示:“科創板開板以來市場運行平穩,投資者參與熱情高,各項機制初顯成效。例如注冊制抓住了信息披露這個核心,精簡優化發行條件,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更大程度提升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并帶動創業板、新三板等其他板塊的改革。”
由于新股發行平穩,科創板進一步推動企業上市熱情,截至2019年12月16日,證監會排隊上市企業達到420家,與去年年底相比增加約51%, IPO排隊企業“堰塞湖”現象有再現趨勢,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排隊的科創板企業已達161家。新股發行通過率攀升至88%,比去年高出30個百分點。下半年啟動現場核查后,新股終止審查數量大幅升高,比上半年同比激增170%。
IPO排隊企業數量在今年再次攀升,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利于資本市場向上趨勢,5G引領的科技也有望帶動創新型科技企業上市,因此安永預計,2020年A股IPO發行活動將保持活躍。
汪陽表示:“IPO監管從嚴成常態,退市監管力度加大,未來A股退市市場化、常態化是趨勢,資本市場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此外,證監會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來A股市場上市融資,都將對A股市場產生積極的影響。”
責任編輯:王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