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6 11:2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陸海晴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正如多位業內人士預測,興全社會價值3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成為年內又一只爆款基金,只用了1天的時間就提前結束募集。
6只浮動管理費基金的首募規模浮出水面。只有興全基金旗下的浮動管理費基金再現一日售罄熱度,迅速募集到上限30億元,其余5只浮動管理費基金首募規模均未超過20億元。
正如多位業內人士預測,興全社會價值3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成為年內又一只爆款基金,只用了1天的時間就提前結束募集。
12月25日,其余5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披露完畢,從基金募集結果來看不及預期。具體來看,在上述5只基金中,募集規模最高者為中歐啟航3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首募規模為19.31億元;華泰柏瑞景氣回報1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華安匯智精選2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富國阿爾法2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的首募規模較為接近,分別為12.72億元、12.68億元、11.26億元;國泰研究精選2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首募規模只有7.07億元。
滬上一位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研究員認為,興全社會價值3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的熱銷與渠道是招行有很大的關系。例如,今年10月成立的爆款基金興全合泰銷售的主渠道也是招行,首日認購規模超過了400億元。
“從整體來看,浮動管理費基金熱度并沒有預期的那么高。在基金發售早期,我們平臺還會在醒目位置進行推廣,但客戶并不特別認可該類產品,到后期推廣力度已經弱了很多。”上述研究員表示。
從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的討論區來看,浮動管理費基金的管理費成為不少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有的投資者對浮動管理費的具體收取方法并不清楚,有的投資者質疑是不是收費過高。對此,中歐基金、富國基金等均發表了相關帖子進行了解釋。
在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亦千看來,投資者沒有過度追捧浮動管理費基金,顯示市場正變得越來越理性。劉亦千認為,應當中性地對待這類產品,基金公司需要做的是完善產品線,做到信息充分披露,為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工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