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3 11:16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余世鵬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南某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直有申請公募牌照的設想,但“一直進不去”。他透露說:“我2016年底就從券商出來了,期間干過一段時間的私募基金,一直想申請公募牌照?!?/blockquote>
作為資管業“皇冠上的明珠”,公募基金牌照一直備受資本追捧。但歷經此前擴容之后,公募基金牌照的發放在2019年有所放緩。
分析人士指出,在大資管競爭加劇背景下,公募基金的頭部效應較為明顯,但數量上占多數的中小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生存困境。因此,公募牌照的申請需量力而行,同時也要在產品和品牌差異化競爭上下足功夫。
□本報記者余世鵬
牌照發放數量減少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具有公募牌照的資管機構(包括證券公司、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基金管理公司)共有144家,其中基金公司有129家。但是,2019年增加的公募機構只有2家,分別是達成基金(2019年6月21日獲批)和華融基金(2019年3月1日成立)。而在2018年和2017年,獲批的公募機構分別有12家和9家。
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27日,排隊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的公司有37家,但5家申報的基金公司(本源基金、安邦基金、太平洋基金、蘇寧基金、不二基金)處于中止審查狀態。其中,本源基金于2014年12月31日提交公募基金設立申請,中間有過第一次反饋意見。截至目前,該公司審批流程的進度停留在2017年2月17日的“第二次意見反饋”。另外,蘇寧基金的審批進度停留在2017年4月24日的第一次反饋意見日。
華南某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直有申請公募牌照的設想,但“一直進不去”。他透露說:“我2016年底就從券商出來了,期間干過一段時間的私募基金,一直想申請公募牌照。”
“2019年公募牌照發放數量明顯減少,監管層或許是有‘收緊’意圖。”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當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數量已接近130家左右,從數量上來說已經不少。從發展現實來看,在大資管競爭逐步加劇趨勢下,小的基金公司生存空間并不大。因此,發放更多牌照并不利于基金行業發展。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根據證監會的行政許可審核流程,“中止審查”不等同于“終止審查”,中止審查之后仍可恢復審查。
差異化競爭成出路
楊德龍指出,在牌照發放出現放緩的情況下,現有的基金公司應珍惜自己的牌照優勢,借助股東更大的資源支持把公司做好。但在信托、銀行理財子公司等機構入局之后,大資管競爭越發激烈。因此,“中小基金公司要想立足發展,投資業績是基礎,但也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如通過產品或品牌創新,走差異化路線”。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總資產凈值在1000億元以上的公募基金公司只有37家,最高值甚至達到了1.23萬億元。與此同時,還有46家公司的總資產凈值不足100億元,其中有34家總資產凈值低于50億元。
另一方面,在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大背景下,除了陸續入局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外,外資布局資管市場的動作也越來越頻繁。在2019年底,青島意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獲得基金銷售業務牌照,成為2017年我國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以來首家獲批的外資商業銀行全資控股的基金銷售機構。
另外,截至目前,蘇寧集團已獲得了基金銷售、基金支付、私募基金等領域的金融牌照。這意味著如果未來的審查能恢復,蘇寧集團有望在打造基金閉環方面進一步完善。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外部競爭是一方面,但公募基金公司的設立本身就存在一定門檻,申請公募牌照需量力而行?;鸱@示,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股東需要具有從事證券經營、證券投資咨詢、信托資產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資產管理的較好的經營業績和良好的社會信譽,最近三年沒有違法記錄,注冊資本不低于三億元人民幣;并且,基金公司還要有完善的內部稽核監控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