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09:24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李云琦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連續虧損兩年后,華電能源(股票簡稱:*ST華源)的“保殼”進入到關鍵階段。在2019年前三季度依舊虧損的情況下,公司能否摘帽*ST仍未可知。近日,新京報記者獲悉,華電能源旗...
連續虧損兩年后,華電能源(股票簡稱:*ST華源)的“保殼”進入到關鍵階段。在2019年前三季度依舊虧損的情況下,公司能否摘帽*ST仍未可知。
近日,新京報記者獲悉,華電能源旗下位于哈爾濱雙城區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在奠基儀式開始兩個月后宣布項目暫緩。該項目由華電能源在2017年競標成功,項目總投資計劃不超過4億元。1月10日,華電能源總經理姜青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項目暫緩是出于資金問題等多方面考慮。
作為華電集團旗下較早上市的子公司,華電能源主要業務集中在黑龍江一帶,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中自述,“公司已成為黑龍江省最大的發電及集中供熱運營商”。而華電能源在黑龍江的業務整體卻呈現出毛利率為負的情況。
此外,自華電能源2017年起連續虧損以來,公司整體的聚焦主業、收攏資金動作不斷,其陸續轉讓資產,大部分為控股股東華電集團接盤。
在華電能源生物質項目暫緩的背后,華電集團旗下另一上市公司華電國際的生物質發電項目破產。從國內整體情況來看,一些上市公司旗下的生物質發電項目也狀況不一。
華電能源生物質發電項目暫緩
元旦過后,哪怕是晴天,哈爾濱最低溫度仍低于零下二十攝氏度。位于哈爾濱雙城區的華電生物質發電項目尚未正式開工,被皚皚白雪覆蓋著。
2017年,黑龍江發改委對哈爾濱雙城區生物質發電項目進行了國內公開招標,華電能源競標成功。2019年4月,華電能源披露的2018年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清潔能源發展步伐加快,哈爾濱雙城區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完成立項復核并取得項目核準”。
在項目實施選址上,哈爾濱興潤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所在的工廠地皮被選中,最終華電能源與興潤食品約定,雙方共同成立黑龍江哈爾濱雙城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興潤食品作為參股方遷出原廠址,公司原職工轉入預成立的公司工作。
記者獲悉,該項目動態總投資3.63億元,華電能源與哈爾濱興潤食品約定分別按60%:40%出資建設,雙方在立項階段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興潤食品方面的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興潤食品此前已經完成了搬離工作,該項目在2019年7月舉行了奠基儀式,但在2019年9月,華電能源決定對該項目進行“暫緩實施”處理。
1月10日,華電能源總經理姜青松對記者表示,這次暫緩主要是因為華電能源的資金問題,“我們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資產負債率也達到了93%,所以這樣的話我們的投資能力受到影響,這個是主要的方面。”
姜青松還表示,因生物質的項目比較小,有不確定性,包括補貼,主要是補貼電價,也面臨“國補”改“地補”的不確定性,所以想要再研究研究,論證論證,現在是“暫不具備開工條件”。
華電能源決定暫緩該項目后,在一次雙方溝通的過程中,興潤食品提出把投資額度下調。興潤食品負責人段其泉1月11日對新京報記者稱,公司前期進行的搬遷等工作都已經完成,但華電能源暫緩該項目的決定并沒有找公司協商而是直接告知當地政府,“按理說我幾百萬都不想投了”,“你出爾反爾我還敢投嗎”。
在姜青松1月10日對記者的回應中,興潤食品的不打算投資,也成為項目繼續推進的難點之一。記者同日自華電能源另一知情人士處獲悉,在政府同意后,此前華電能源還為該項目找過接盤方,但最終沒有談攏。對于該項目何時才能繼續進行,該知情人士稱,該項目具體的未來建設情況,還需要華電集團與華電能源在今年春節前后開完會才能確定,“要看2020年能否‘摘帽’,資產負債率能下來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華電能源2017年度已經在虧損,但在2018年度報告中提及的發展戰略中還表示,要“積極推進清潔高效能源穩步發展。雙城生物質發電項目力爭盡快完成開工決策。繼續開展生物質能項目布局選點工作,與省內生物質燃料條件好的地區進行接洽并做好項目投標準備”。
2017年以來連續虧損 黑龍江地區毛利率為負
華電能源1996年上市,自2010年以來,每年報告期末的資產負債率便一直超過80%。在2018年底時達到了92.64%。
2013年至2016年,華電能源的營業收入也處于下滑狀態。2017年度、2018年度,華電能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0.8億元、98.0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1億元、-7.6億元。
2019年1-9月,華電能源的營業收入為73.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12億元。截至2019年9月底,華電能源的總資產為240.2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3.76億元,資產負債率為93.26%。
在2018年年度報告中,“扭虧”就已經成為華電能源多次提及的重要工作。公司在年報中提到要研究制定扭虧為盈的方案,著力開展電量優化、著力開展煤炭優化等內容。
然而,扭虧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華電能源公司在黑龍江區域的虧損最為嚴重。
根據華電能源2018年年度報告,公司已成為黑龍江省最大的發電及集中供熱運營商,電廠分布在黑龍江省主要中心城市,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投入運行的全資及控股發電廠8家,全部為火力發電廠。
在華電能源2018年年度報告中,公司分地區的黑龍江、北京、內蒙古業務,毛利率分別為-0.79%、21.01%、42.98%,華電能源2018年度黑龍江地區產生的營業收入94.7億元,但相對的營業成本為95.4億元,毛利率為-0.79%。
數據顯示,華電能源在黑龍江有多家子公司,其中黑龍江龍電電氣有限公司、哈爾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新世紀能源有限公司、黑龍江富達投資有限公司報告期內均為虧損狀態。
按照產品來看,華電能源主要有售電、供熱、電表銷售、煤炭銷售、工程施工5大類產品,其中占收入比重最高的為售電、供熱兩大項目。根據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報告期華電能源的售電業務毛利率為5.55%,而供熱業務毛利率為-20.11%。
在華電能源主要面臨的煤炭市場上,隨著煤炭行業去產能、減量化生產以及煤礦安全生產專項整頓,煤炭價格保持高位運行,電煤成本大幅上升。華電能源在當時的應對策略中表示,公司全資擁有內蒙古天順煤礦、參股黑河興邊煤礦,擁有了一定的煤炭資源。
華電能源的員工人數也在下降。2012年時,華電能源的員工總數還超過了1.5萬人。截至2017年年底,華電能源在職員工數量合計為11650人,截至2018年年底,在職員工數量減少至10991人。
2020年1月2日,華電能源再次公告,為了提高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燃料專業管理水平,及時掌握煤炭供需、運輸市場形勢信息,將與華電集團及其子公司開展燃料專業管理服務業務,2019年向華電集團支付管理費約1700萬元。
連賣近8億資產給控股股東 引上交所問詢
在業績上致力于扭虧的另一面,華電能源也在大力聚焦主業,轉讓旗下資產。
新京報記者統計,從華電能源出現虧損后的2017年10月起,其便開始了不斷轉讓股權或資產的動作,其中華電集團頻頻作為接盤方。
根據華電能源2019年11月公告,為進一步聚焦公司主營業務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公司決定向華電集團協議轉讓持有的華電置業2.688%股權,轉讓價格為22947.89萬元;2019年10月公告,公司決定向華電集團協議轉讓持有的華電煤業2.36%股權,轉讓價格為54755.14萬元;2019年8月公告決定向華電集團旗下資本控股公司協議轉讓持有的華信保險6%股權,轉讓價格為1642.5萬元。
新京報記者計算,華電能源通過轉讓華電置業、華電煤業、華信保險部分股權,交易對價合計超過7.9億元。
2019年11月,華電能源還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其中就對公司多次向華電集團轉讓資產提出質疑,要求華電能源補充披露公司頻繁向關聯方轉讓股權、處置資產的主要考慮及必要性,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增強持續盈利能力。
當時華電能源回復稱,由于華信保險、華電煤業和華電置業均為華電集團聯合下屬企業發起設立的,股權整合工作主要在華電集團內部進行,因此公司上述股權的處置均發生在公司與關聯方之間。公司持有華電煤業的股權比例只有2.36%,對華電煤業沒有控制力和影響力;對華電置業的投資僅僅是財務投資,根據國資委有關國有企業聚焦主業的政策要求,主業非房地產的國有企業需要重點清理退出房地產領域。
“公司處置上述股權收回的資金,可增加公司現金流,為公司聚焦主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緩解公司經營和資金壓力,降低銀行貸款和資產負債率。”華電能源在回復公告中表示。
除華電能源轉讓參股公司的股權外,華電能源還曾計劃轉讓旗下的房產。2019年4月華電能源決議在2019年度出售在哈爾濱擁有的龍電大廈以及南崗區大成街的龍電花園部分房產,但后來未能成交。2019年10月,華電能源決定,不再繼續對龍電大廈掛牌交易,而是計劃將持有的龍電大廈房產投資入股華電科工的全資子公司中電恒基。
對于目前的華電能源來說,還有較多的短期借款尚待解決。截至2019年9月底,華電能源的短期借款余額為81.76億元,長期借款余額為62.55億元,報告期末的負債合計224億元。
華電能源頻繁轉讓背后:華電集團有望助*ST金山“脫帽”
作為黑龍江老牌的上市公司,華電能源是華電集團旗下最早在A股上市的子公司。除華電能源外,華電集團目前還有國電南自、*ST金山、華電國際、黔源電力、華電重工5家A股上市公司,華電福新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華電集團成立于2003年4月,截至2018年12月31日,華電集團總資產8156.21億元,凈資產1828.66億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144.58億元,凈利潤60.48億元。
在華電能源頻繁轉讓資產給華電集團的背后,是華電集團旗下的*ST金山已經通過此路徑,預計實現2019年度的盈利。
同樣處于保殼關鍵期的*ST金山,在1月8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預計2019年度盈利6500萬元至7500萬元。
*ST金山表示,本次業績預盈主要是由于公司全資子公司遼寧華電鐵嶺發電有限公司出售其持有的華電置業和華電煤業股權所致,影響金額約為56400萬元。但是扣除上述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公司業績預計為-49900萬元至-48900萬元。
資料顯示,*ST金山因2017年度、2018年度連續虧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與華電能源相同,遼寧華電鐵嶺發電轉讓華電置業股權、華電煤業股權的接盤方,同樣為華電集團。
對于華電集團旗下其他上市公司而言,也有多家公司負債率較高,并在國資委的推動下,屢次提及“聚焦主業”。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除華電重工外,華電集團旗下的5家A股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均超過60%,其中*ST華源、*ST金山資產負債率分別為93.26%、87.88%,且較2018年底的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黔源電力、華電國際、國電南自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8.51%、67.61%、66.74%,較2018年底的資產負債率有所減少。
在2014年,國電南自就確立了“聚焦主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在華電重工2018年年報中也提及“聚焦主業”;黔源電力因聚焦主業的需求,也在2019年8月宣布轉讓持有的華信保險股權。
上市公司生物質發電項目現狀:有的破產,有的賺錢
華電能源生物質發電項目暫緩,而從國內整體生物質發電項目來看,狀況不一。
以華電國際旗下此前在安徽宿州的生物質發電項目為例,該項目投產后一直虧損,最后以破產告終。
根據華電國際2018年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8月,子公司華電宿州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的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9月5日法院受理了破產申請,9月12日指定安徽皖光大律師事務所為破產清算管理人。
根據華電國際公告,旗下宿州生物質能公司于2007年6月15日注冊成立公司。在華電國際2014年公告中就表示,宿州生物質能兩臺12.5MW機組于2008年投產發電,機組投產后一直虧損。考慮宿州生物質能已資不抵債,經營虧損、現金流短缺的經營狀況難以改善,擬對其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2.26億元。
目前,被稱為“生物質發電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凱迪生態(*ST凱迪)也處于退市邊緣。該公司2019年12月宣布,為了解決員工工資、社保等問題,穩定員工隊伍,維持公司日常運轉,確保司法重整能夠推進,擬對旗下運城關鋁熱電有限公司債權以及三個生物質項目子公司(萬榮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夏縣凱都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天鎮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股權進行打包、打折出售。
2018年4月,長青集團公告表示,與中環新能源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簽署了協議,公司擬向中環新能源轉讓公司持有的蓬萊長青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股權轉讓價款為人民幣260萬元。當時該項目原本屬于前期手續跑辦階段,但因開工時間無法滿足政府需求,長青集團不得不轉讓該項目。
對于長青集團來說,旗下正常運轉的生物質項目即將為公司帶來收益。1月3日長青集團公告,公司投資建設的鐵嶺長青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近日完成了72+24小時試運行,于2020年1月1日基本滿足長期穩定運行的條件。2019年12月,長青集團還同時宣布,對旗下位于阜寧、新野等地的4個生物質熱電項目進行投資。
Wind數據顯示,目前A股市場中,有15家生物質能概念股。上市公司韶能股份1月8日公告,控股子公司翁源致能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翁源生物質能發電一期項目發電機組(裝機3萬千瓦)經過近段時間試運行,具備轉入商業運行的條件,現投入商業運行。2018年,韶能股份生物質發電企業共實現售電收入4.97億元,利潤總額6864.39億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生物質能發電企業共實現售電收入30706.24萬元、利潤總額4965萬元(2019年上半年數據未經審計)。翁源生物質能發電一期項目發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將對公司2020年及今后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2019年7月至10月,九洲電氣相繼宣布,旗下投資多個生物質項目收到黑龍江發改委的核準批復。此外,偉明環保、三聚環保、中閩能源等公司也曾宣布投資生物質項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