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02:51 | 來源:中國基金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高管告訴記者,一般行情好的時候,基金經理公奔私的的意愿更高。去年雖然是結構性牛市,但要在A股賺錢也并不容易,奔私的意愿不高。
雖然2019年公募基金賺錢效應不俗,但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卻遠超上一年,其中不乏一些市場關注度較高的基金經理離職。不過,與原來一窩蜂地轉投私募不同,在去年的結構性牛市中,業內跳槽是這輪人事變動的主要去向。
“自2007年掀起第一波‘奔私’大潮后,‘公轉私’現象已是公募行業的一個常態,創業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成為基金經理實現職業生涯華麗轉型的舞臺。然而在資管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無論是行業規范還是薪資水準甚至資源,吸引力越來越強,更多的基金經理愿意留在公募。”滬上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華南一家大型公募高管告訴記者,一般行情好的時候,基金經理公奔私的的意愿更高。去年雖然是結構性牛市,但要在A股賺錢也并不容易,奔私的意愿不高。當然,去年奔私的基金經理不多,并不是說私募不再是基金經理離職后的主要去向,主要還是要看市場表現以及基金經理個人的意愿。
上述高管透露,去年基金經理離職后跳槽其它公募的較多,也有一些去了券商資管、自營等機構,還有少數去創業或者銀行理財子公司。未來隨著外資等其它機構的進入,基金經理跳槽的方向也會更多。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一名基金分析師表示,無論從管理規模、薪酬,還是職業的晉升上看,留在公募繼續做基金投資或做專戶,還是有較高吸引力的。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后的去向有很多選擇,除了去其它公募,還有公募專戶、私募、證券、銀行、保險,以及轉型到管理崗位、或者自己做投資等等。
“公募基金經理的離職,一般有六個月左右的靜默期,所以,可能有些已經去了私募,只是現在還沒有公布出來,我知道的一些基金經理陸陸續續未來也會去私募。現在基金經理離職還是兩大去向,第一是留在公募行業,第二個就是去私募。但現在私募基金的競爭非常激烈,頭部公司強者恒強,自己創業做私募已沒有以前那么大的優勢。”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總監曾令華說。
華南一家小型公募產品部人士表示,基金經理多數轉任其它公募或者銀行理財子公司。“去年離職的基金經理可能更多地依然選擇了公募。另外就是自己創設私募基金,或者進入保險等其它機構管理產品。總之,基金經理離職后不太會離開資管行業。”
一位從某中小型公募跳到另外一家公募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去年基金經理離開公募“奔私”的情況明顯減少,基本是業績靠后被調離原來的崗位或被迫離開。另外也有一些趁著業績不錯,在其它公募爭取到了更高的待遇。雖然私募薪酬制度等相對靈活,但如果沒有過硬的業績以及知名度,私募也不好干,做大規模很難。因此他選擇繼續在公募沉淀一段時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